今年8月21日到9月4日「台灣青年創新智庫」的一群年輕人前往日本瀨戶內海諸島參與第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希望透過觀察學習為博奕公投遭到否決後的離島澎湖找到未來的出路。其中團隊成員王若璇今(15)日在新頭殼「開放編輯室」分享,她希望澎湖也可以透過藝術這個媒介來找回島嶼、海洋的精神。

在王若璇帶來的影片中,先介紹了澎湖的海洋生態和人文村落,但近年來人口老化、資源枯竭,公投失敗後,澎湖何去何從成為值得關心的議題。王若璇於是和澎湖在地青年等人前往日本參加第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來取經,此慶典經過3年籌備,讓7個島嶼、75組世界各國藝術家,促成百日環海藝術之旅。

王若璇說,和一般藝術祭不同的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作品和藝術是隱藏在巷弄和住戶之間,也是跳島式的冒險旅程;這個藝術祭在交通規劃、國際行銷、在地餐飲、空間利用上也都展現其創造力,團隊成員訪談島民、藝術家、執行委員會,從中找到島嶼新生的想像,這些都值得澎湖來學習,澎湖也可以做得更好。

王若璇表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在本州和四國間的瀨戶內海諸島舉辦,雖然是藝術祭,但事實上是讓地區活化;在都市化的影響下,島嶼和鄉村被邊緣化的問題嚴重,因此希望透過藝術這媒介來找回島嶼、海洋的精神,這和澎湖的經驗很類似。

從博奕到低碳島,澎湖似乎還沒有朝向慶典或藝術節的方式走,王若璇指出,澎湖要發展藝術祭活動可以由下而上,讓居民自主的去參與並主導,從生活和地方上做起,而不是由政府和財團來資助、計劃,所以並非全部學習瀨戶內海諸島的經驗。

王若璇在當地訪問瀨戶內海諸島居民時發現,支持藝術祭和反對的意見都有。她說,很多老人家對藝術有些疏離,或認為觀光客使島上有些吵鬧;但也有70幾歲的老婆婆談到,如果老一輩過世後可能沒有人知道島上的故事,所以希望更多人進來了解。

王若璇在現場也展示了台灣藝術家王文志和居民合作完成的竹編作品「小豆島之家」,在合作過程中讓原本不和睦的村民,開始互動,甚至有自己的成就感,進而讓村民融入彼此的生活中。

王若璇提到日本政府單位花很多心思在行銷、交通上配合藝術祭的活動,但像澎湖航班不多,且到各個島嶼也不方便,資訊也不足,需要更清楚的規劃和資訊提供;此外,澎湖本身的數位落差、孩童教育上的需求也需要先解決。

王若璇坦言,在實際執行上,或許可以嘗試找出一套商業模式,結合空間改造、餐飲或民宿經營,讓更多的青年可以長期投入澎湖的發展,替這個離島找到一個未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