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與中國之間在匯率、貿易和區域安全等方面的摩擦,美國歐巴馬總統不打算與中國單挑,而是與盟邦一同來對付中國。美國期中大選結果若無意外,共和黨將掌握國會多數。屆時國會依然會支持歐巴馬的中國政策,但在聯俄制中這個環節上,卻可能投下變數。

《紐約時報》今日刊出一則報導,指出華府將與中國周邊國家和遠方的貿易夥伴結盟,在匯率和領土糾紛上採取統一戰線,來迎擊中國領導人。這套新策略的優勢與缺點在上週末G20於南韓集會時便可看出端倪。美國要求具體削減貿易失衡的訴求在會中贏得支持,這將使中國承受更大的壓力,要將人民幣升值。但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對於美國提案中一些可以進一步孤立北京的規定,卻逡巡不前。

歐巴馬政府官員表示,這兩年來美中失去互信,迫使華府對與中國在全球氣候變遷、禁止核武擴散,以及全球經濟秩序等重大議題上的合作關係,不再抱持期待。中國最近以稀土礦產當籌碼的手段,也讓美國當局懷疑,中方的動機不單純。

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研究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指出,美國政府現在的主導觀念是:讓中國擔當一個全球貿易夥伴必須面對的全球挑戰。中國要崛起,卻不負責任。

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貝德(Jeffrey A. Bader)指出,自從2008年經濟危機起,中國就經常性地炫耀國力,展現出一種強權崛起的態勢;美國政府卻決心要讓世人看見美國的領導力,來反制中國。

為了迎擊中國耀武揚威的必勝心態,美國恢復與昔日冷戰盟邦如日本與南韓等國的合作,並積極發展與亞洲各國的關係。本週,國務卿希拉蕊將再度造訪越南,參加東協高峰會,會中各國可能會針對中國的一些問題熱切討論。她在今年六月在越南首都河內發表駁斥中國擁有南海全部主權的談話,曾經使中國錯愕地發現,這個區域中有12個國家選擇與美國同一陣線。

下個月,歐巴馬總統計劃拜訪亞洲的四個主要國家-日本、印尼、印度和南韓,就是不去中國。

沈大偉說:「(華府)給北京的訊息應該夠明確:在這個區域中,美國有其他更親密、交情更深厚的友邦。」

《華盛頓郵報》也於今日刊出資深記者赫斯特(Steven R. Hurst)的一篇分析報導,指出共和黨若在11月2日期中選舉大勝,將會衝擊到美國聯合友邦對付中國的布局。

赫斯特指出,共和黨傳統上對貿易失衡會採取比較強硬的態度。他引述卡內基國內和平基金會主席馬修斯(Jessica Matthews)的話:「世人確信,美國必須對中國一連串的尋釁有所反應。」

美國外交政策協會高級研究員梅瑞(Wayne Merry)則指出,「此事攸關金錢,而非意識形態。…保護主義不再被視為一個骯髒的概念。一年前,倡議保護主義還會被視為褻瀆;一年後,卻將成為主流。」他預測華府將會因北京操縱匯率而施加制裁。

赫斯特認為,共和黨所主導的國會也將支持歐巴馬政府對南海自由航行的政策。然而,歐巴馬與俄羅斯修好,共同對付中國的政策可能遭遇變數。許多保守派人士對於這個冷戰時代的大敵仍然存有陰影,比如說:參議院就難以批准歐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偉傑夫(Dmitry Medvedev)所簽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新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