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昨(19)日接受美聯社專訪,專訪內容指出馬英九將在2012年連任後和對岸進行政治談判。對此,馬英九昨晚緊急召開記者會澄清,強調「完全沒有把政治問題的討論與所謂的第2任連結在一起」。但由於馬英九上任以來,已多次發生接受外國媒體訪問,堅持用英文受訪後,要求更正報導的情況,引發外界爭議。

馬英九是在19日早上接受美聯社的專訪,美聯社則在當天下午4時刊出訪問內容。據美聯社專訪文指出,如果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兩岸政治對話「準備好(is ready to)在第2個4年任期時實施。

馬英九隨後在晚間召開記者會澄清指出,並沒有把2012與政治對話連結在一起,兩岸政治對話無時間表,並要求美聯社將「準備好」改成「不排除(is open to)」。但負責專訪的記者堅決認定自家新聞報導無誤,不會改變內容。

不過,昨晚11點左右,美聯社發出更正稿,直接刪除馬英九連任後將與中國政治談判的內容。但這件事已引起爭議。

細數馬英九上任以來,接受外媒專訪引發報導爭議的事件包括:2008年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時,馬英九表示,兩岸關係並非國與國的關係,而是一種神秘的關係。

去年,馬英九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指出,「兩岸能否統一,端視未來數十年(in the next decade)的情勢發展」,讓外媒以為,10年後,台灣將會被中國統一,不過隨即被要求更正為,將10年改為數十年(decades),一個英文字母的單複數,讓語意出現了天壤之別。

今年5月,他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的訪問時,畫面中馬英九的口氣強硬的說,「台灣是主權國家」、「不會(never)要求美國人為台灣打戰。」此話一出,朝野譁然,馬英九忙著在國民黨中常會澄清「這是講給美國人聽的。」

上述這些報導曝光後,總統府都要求媒體更正,其實大家並不質疑馬英九的英文程度,而是台灣藍綠對峙嚴重,兩岸政策的拿捏分寸很重要,但外媒不見得有這樣的體察,種種前車之鑑,馬英九或許應該深思,接受外媒專訪時,何必一定要靠著自己的英文底子直接與國外媒體對話,不用翻譯人員,如果,這是一種堅持,至少也要準備嚴謹的英文講稿,這才是對民眾負責任的態度。

民進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潘孟安今天就批評,馬總統上任以來,針對外媒專訪頻頻出狀況,還怪人家聽錯了長期使用的母語。潘孟安質疑,就算馬總統的英文很流利,也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突顯自己,馬英九身為總統,就應該講自己的母語,免得每次總統接受完訪問,各界還要組成總統講話的「真相調查委員會」。

而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今天也表示,府方會慎重思考外界建議,日後會衡量媒體屬性、採訪議題,再決定使用中文或英文受訪。

不過,平心而論,總統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是代表國家對外發言,談話代表的是中華民國而非總統個人,總統府在職責上都應該發出新聞稿,對國家人民負責,對人民公開,否則人民如何監督?不僅是兩蔣時代如此,李登輝時代、陳水扁時代也都是如此,獨獨翻譯官出身的馬英九不以為然,如今屢屢鬧出國際笑話,總統府總該記取前車之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