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原本從一般的閱聽大眾,轉變成資訊發送者的實習生,分享他們如何接觸媒體生態,以及身分的轉換。文化大學黃郁翔笑說,他第一次到記者會現場,為拍一張可以用的新聞照片,從一群高大的攝影記者縫隙中求生存空間。

新頭殼從7月份開始,徵試了一批來自各大學的實習生,對許多沒有經驗的大學生來說,許多實地的採訪和現場的突發狀況,都是很新鮮的感受。有的專門進駐民進黨黨部、有的負責跑藝文記者會、還要對付艱澀困難的議題等,實習生們在「開放編輯室」一一分享難得的經驗。

來自文化大學的黃郁翔表示,第一次到記者會現場,因為不熟悉情況和環境,媒體聯訪時,受訪者一下子就被記者和攝影機圍繞,自己就只能在攝影大哥的腋下附近求生存。隨著採訪的次數增多,他表示,提早到現場卡好位,從人潮中找縫隙拍照已經越來越上手了。

常駐在民進黨黨部的實習生鄭翔峻分享,以前對於政治新聞較不關心,自從開始採訪政治新聞後,他覺得政治人物沒有想像的造作,對於正經的議題還是會很嚴厲的看待,但是私底下也有幽默的一面。他表示接觸到政治後,發現政治跟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覺得政治是屬於大家的事,他勉勵大學生可以多關心政治、多了解時事。

另一名實習生施佩君分享,某次採訪關於腦年齡的記者會,內容是調查上班族的平均腦年齡。現場也幫許多媒體朋友們作測驗,測出平均值普遍偏高,然後藉此推銷雞精促進腦活化的功能。她表示為免新聞有置入性行銷的嫌疑,所以她在報導時淡化了該品牌雞精的角色。

來自世新大學實習生劉映辰表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關於陸委會資助藝術家的座談會,現場來自各方學者,對於此議題各說各話。回來寫新聞稿時,她將現場爭執的情形紀錄下來,但經由總製作校稿後告訴她,寫報導要保持客觀中立,盡量不偏執一方的將現場氣氛描述下來,這也讓她了解到寫報導的技巧。

關於會不會將記者當成未來職業,黃郁翔表示目前沒有這樣的打算,但是實習到現在關心了很多新聞議題,增加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常識。而施佩君表示,以前常聽別人說記者的工作很累,但實地走訪記者會,都會被熱情的招待,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消息,她覺得經驗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