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呂東熹17日將發表他的新書《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在此之前,接受新頭殼新聞網站的專訪,談談他的心路歷程。這本花了12年時間調查研究、多達600多頁的新書,為台灣民營報業以另類的政治角度去詮釋它的發展,也為台灣報業史留下深刻的見証。

根據呂東熹的自序指出,出書的動機主要源於研究所的論文題目《台灣戰後民營報業發展的歷史結構分析-以自立晚報為例》而來。

他指出,「這本書不僅帶我進入戰後至解嚴前後,在言論禁錮的困頓年代裡,新聞人與政治角力的奮戰故事與悲情歷史,且更讓我逐漸拼湊,一生貧困坎坷,奔波江湖,以文維生,卻鬱鬱不得志的父親呂振昇,為何終日以酒度日,最後在清早時刻猝逝於餐桌上,留下一杯沒有喝完的米酒與幾粒土豆。」

呂東熹說,「進入新聞界,像是生命的必然。」在雲林口湖長大的他,直到現在還記得,沒有讀過書、且可能也不知他大學讀什麼科系的阿母呂王類,在他進入新聞界時,曾對我說:「你老爸做記者ê時陣,攏乎人叫做乞食,你做記者敢有路用?」但是,他仍然在1985年,選擇進入影響其新聞生涯最深、最大的《自立晚報》工作。

在經歷了4年的研究所加上8年增修的寫書過程,整整12年,這本書才問市。呂東熹說,因為自己一邊在工作一邊在寫書,進度遲緩,最後連他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倪炎元都放棄了,這本《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才出爐。

呂東熹說,過去台灣的新聞教育往往過於著重中國報業史的部份,事實上,中國報業史對台灣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所以,他才會想完整紀錄台灣民營報業的發展歷程。

但台灣民營報業的發展和政治、地方派系和企業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所以,呂東熹不是用傳統報業史的角度來寫書,而是選擇用另類角度去詮釋。他還打趣的說,因為自己的英文很爛,而且書中所牽涉的當事人都還在世,增加了書寫的難度。

影片說明:資深媒體人呂東熹17日將發表他的新書《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出書前夕,接受新頭殼新聞網站的專訪,談他花費12年寫書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