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己喻為「台北寄居蟹」的遊民,長期被主流媒體誤導,讓他們跟一般民眾對立,如今,他們要用自己的觀點,透過鏡頭詮釋自己,記錄社會底層勞動的生活,將他們終日勞動,卻居無定所的困境描繪出來,7月10-23日在台北舉辦「居無定所攝影展」,破除大眾對他們的污名化。

遊民行動聯盟召集人郭盈靖表示,一般大眾聽到遊民,總會認為他們是一群不工作、不回家、遊手好閒與社會脫節的老弱殘疾,但她經過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台灣的工作型態趨向勞動彈性化,出現許多臨時工、勞動派遣的情形,造成底層勞工雖然終日勞動,又拿不到相對的工資,使他們不只買不起房子,連租房子都負擔不起。

台灣社會大眾對遊民的刻版印象和污名化,讓底層社會的遊民喪志,為了讓遊民能為自己發聲,爭取文化公民權,三年前郭盈靖和戴瑜慧開始與遊民接觸,成立攝影班,郭盈靖說,在台灣使用普遍的相機,對遊民來說可能是一輩子都沒碰過的東西,她也提到,剛拿起相機的遊民阿伯,曾向她說:「不要給我相機,那是一種浪費。」她回應阿伯說:「不給你才是一種浪費。」

戴瑜慧表示,攝影班成立之初,因缺乏物資,只好靠著親朋好友捐贈的二手相機,讓遊民透過拍攝自己的生活,漸漸恢復信心和尊嚴;她同時也強調,要讓原本為相機的追捉者,轉換為用相機述說他們的生活,也是一開始最重要的核心。

在生活中沒有空間的遊民,攝影班創造了一個空間,戴瑜慧感動地說,每次的攝影課遊民總是風雨無阻,有人為了省公車錢步行了40幾分鐘,還有人騎單車因路途遙遠,騎到班上時單車都解體了,一周一次的攝影課程為她們最期待的時光。

一直與遊民接觸的郭盈靖說,遊民從剛開始只是熟悉操作亂拍一通,漸漸能透過畫面紀錄底層勞工的生活,在一次的照片分享中,有一個遊民認為水筆仔最能代表他們的心境,因為水筆仔落到哪,就必需隨波逐流、努力生存的精神,就是遊民最好的寫照。

郭盈靖還提到,許多遊民喜歡拍攝大自然,其實他們才是最貼近社區、最親近的一群人,其中一個不識字的遊民阿春,剛開始她積極拍攝花花草草,問她原因時,她說拍攝時會讓她心情變好,也希望把快樂感染給大家,因此相機成為她人生中最大的安慰。

談到台灣目前對遊民的態度,郭盈靖指出,許多遊民都曾遇過,因為遊民的身分,而遭雇主以恩惠的藉口,任意減低薪資,工作時也沒有勞動保障,政府也以社會救濟的性質補助遊民,她強調政府應該全面性去面對這個問題,做好一套全國性的措施,因為勞動彈性化,讓任何人隨時都可能成為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