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區大學邁入第12個年頭,5月1日與2日的社大全國研討會把社大的教學發展與制度創新作為此次研討會主題,試圖在國民終身學習率偏低的情形下,提出「終身學習學士學位」構想作為提昇國民再進修的誘因。

據統計,全台86所社區大學加上14所原住民部落大學,每年超過20萬人次成人參與終身學習;全台2300萬人,截至2009年底,20歲以上人口1772萬,卻有1080萬尚未接受過大專以上教育。學習是終身進行的事業,而我國成人教育僅有聊備一格的39% 學習率撐場面。

政府目前挹注國民的教育資源大致上到民眾25歲為止,但是在國民壽命不斷展延的情形下,即使年輕國民充分享受資源至25歲大學畢業,依舊要以20載的所學去面對人生的第2個25歲,或第3個25歲;以現今社會經濟層面變化之快,民眾因應多變的外界勢必要延長學習的壽命。

依據內政部與教育部統計資料,去年2009年20歲以上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僅佔成年人口的39%;與台灣競爭激烈的南韓,自1998年實施學分銀行制度,大幅將1980年登記進入高等教育機構進修15.9%的成年人,抬昇至2002年的80.5%參與率。兩國相較之下,更顯得我國在軟實力儲備的不足。

為了提昇成人進修比例,學者如胡夢鯨、魏惠娟等人曾作過研究,以「學歷學習」作為終身學習法制化的初步階段;胡夢鯨等學者認為,以「終身學習學士學位」作為學員參與進修的誘因,可得到全面提昇國民繼續參與學習的動機與意願,也可收到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體系接軌的效果,再者也能完成民眾修滿大學課程的願望。

如何做到正規學習與非正規學習的接軌?在成人教育的藍圖,如果以社大課程資源,結合空中大學與一般大學的課程,不但使學員在修課選擇具有更大的彈性,也讓社大與其它進修單位有更大的學習撞擊火花,脫離學習場域的僵化。

在台灣,為鼓勵終身學習,2002年「終身學習法」上路。2006年「非正規教育課程認證試辦作業要點」發布,是試圖在正規與非正規成人高等教育作一個銜接,學員在依法設立的任何社會教育機構、社區大學、文教性質的人民團體進修,都可申請非正規教育課程學分認證,認證時效長達10年。

而社區大學自1998年廣設以來,已經成為成人學習進修的主要管道之一。2009年嘉義縣興辦社區大學後,讓成人觸及進修的據點版圖更完備,大致上,各縣市均有自辦或委辦的社區大學,以供民眾在進修的多元選擇。

台灣人口結構在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下,已讓許多招生不足的大專院校躍躍欲試於成人推廣教育部份,如果各教育機構能整合為一個「終身學習」的多元管道,民眾在各單位都能累積「終身學習學分」,再輔以「終身學習學士學位」的激勵,相信對國家整體競爭力必定有很大助益。(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