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就像個大家庭,擔任社大繡貼畫講師的張秀足與山線社大志工劉坤秀認為,社大是個不斷學習且氣氛愉快的場域,沒事就想往社大跑動。

張秀足自創繡貼畫,在下月1日、2日的社大全國研討會上,又擔任領導志工製作巨幅文物展的講師。張秀足在「全民新動力」節目上特別提到,文物作品製作時程壓縮,幸虧有許多同伴臨時生出許多點子加入幫忙,才得以在29日佈置台北市政府活動場地。

張秀足提到,這次社大研討會文物展的策劃,許多布料是利用植物由志工手染再縫繡而成;植物包括北投地區的長梗紫麻、石碇地區的薯榔,再加上蛇木葉的煮汁加以染色而成,不是所有植物的上色效果都很好。

有趣的是,棉布本身吸色效果不佳,所以張秀足讓棉布「喝豆漿」;原先預計11大塊布需要吸取蛋白質,也準備了2萬cc的豆漿給布料喝,怎料到2大塊的布就用光所有的豆漿,但豆漿準備還需要一段時間,購買恐趕不上製作進度,還有學員衝去買10斤黃豆,預備泡4-5小時後磨製加入「餵豆漿」行列。

山線社大志工劉坤秀退休前職業是火車司機,2001年報名社大學員也成為社大的志工,07年山線社大開了客家影像紀錄班,就決定利用東勢支線為主題拍攝紀錄片。

劉坤秀提到,他行駛的舊山線(后里至三義間)全長15.9公里,共有9個隧道,3個橋樑,是台鐵相當美麗的一段路線;他不滿的說,台中縣政府為了將東勢火車站改為客家文化園區,把通車初期使用蒸氣火車頭牽引列車,到東勢站一定要加水的水塔賣掉,令他感到十分痛心。

劉坤秀不反對原地重建為客家文化區,但對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物應當保存下來;他也認為,東勢支線並不非得停駛,以集集線來看,台鐵經營雖然也虧損,但對整個集集鎮的觀光卻有帶動效果,現在東勢線被改成單車專用道,觀光客只會經過,不會在東勢消費。

從山線社大開辦及同步招募志工開始,劉坤秀一路從基層志工、委員、副組長、組長、副團長、兩任團長,到今年任滿改任顧問,更獲得今年的全國優秀志工。(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