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過度商業炒作的新聞收視率調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託學者研擬電視新聞收視質指標,未來將優先適用於電視新聞評鑑,同時由NCC交由專責單位委辦執行。

由於電視新聞收視率在過度商業化炒作下,成為惡性競爭的工具,枉顧新聞專業倫理,NCC委員會今天聽取學者,針對「電視新聞收視質指標建構及量測計畫」進行研究報告。不過,NCC發言人陳正倉強調,目前只是純粹聽取研究報告內容,還沒有進入政策面的討論,但未來應該會由NCC編列經費,委託獨立機構執行。

在這項報告中,對於台灣電視新聞收視品質指標,粗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兩大類。其中正向指標又細分為信任面(trust)、欣賞(appreciation)、影響面(impact)、深度面(In-depth)、多元化(diversity)等五大類;而負向指標,則包括腥羶度(sensational)、八掛性(gossip)、新聞偏差(news bias)等三大類。

研究報告中,挑選了「收視群較眾多」前兩名的全國性新聞頻道為標的,優先針對「整體性、一般性」標的進行,同時比較專家評鑑和觀眾評鑑的差異,而量測內容定義為「該新聞台各整點新聞的整體印象,並排除政論節目」。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在專家評鑑中,接受試測的兩個新聞頻道,在正向指標「多元性」同樣得分偏低。專家評鑑認為,當前台灣新聞頻道的操作邏輯,除了聳動性手法外,頻道的政黨色彩,是社會影響度以及觀眾忠誠度的主要來源;因此多以特別方式呈現,藉以強化其中重要性,而且較偏重政治新聞及社會新聞;報告中也建議,增加文化、經濟、國際新聞等內容,讓新聞趨於多元化,刺激彼此良性競爭。

另外,觀眾評鑑結果發現,兩個新聞頻道在正向指標「信任度」最低,其次是「多元性」次低。而負向指標部分,不論是專家評鑑或觀眾評鑑,「較無腥羶面向」、「較無八掛面向」,都是正向得分;但「較無新聞偏差面向」來看,卻都是負向得分;這也顯示,新聞頻道在觀眾的感受上,受到利益團體(主要是政黨)影響,在消息來源選取上有所偏頗,也因此造成觀眾對電視新聞信賴度偏低。

在這項研究報告中也提出為期三年區分短中長期目的的具體建議,近期目標從99年度進行「全國新聞台全面性收視質指標量測計畫」;中期目標自100年起,籌畫成立符合獨立、公正、永續精神的「財團法人台灣電視品質評鑑基金會」;就長期目標來看,從101年起,建議將指標納入政策執行,例如發換照標準作業程序;待時機成熟,進一步推展至其他類型節目中。(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