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步道籌劃中心正在提倡「新郊山運動」。執行長周聖心今(27)日表示,運用大眾運輸、單車或步行的方式,推行慢速低碳的綠色交通概念,有助於在地產業發展地方特色。

「新郊山運動」是什麼?周聖心表示一般人可能已習慣排定假日到郊山踏青,但是卻不曾用心體會周遭環境。但有沒有可能踏青的地點就在住家附近,而不用花費太多力氣開車到大老遠享受大自然?周聖心說,這就是千里步道努力的目標。

千里步道籌劃中心建立初始,周聖心說他們先從中和、永和一帶尋找適合行人散步的路線,也在全島各地尋找適合的景點,欲串連起一個完整的全島千里步道。

周聖心說,他們規劃了一個環台北一周,僅需歷時20天的行程。參與的民眾,運用單車、步行或走水路的方式前進,飢餓時就食用自己準備的糧食,或者購買在地小農的農產品。晚上夜宿在當地民宿,或者就地搭帳篷,去深刻體驗腳下的台北土地與地上人文風情。

千里步道環台北一周的行程,已經於1月19日展開。周聖心說,民眾可選擇加入千里步道的隊伍,或選擇某個假日與他們參與幾個景點皆可。這個週末(30、31日)千里步道隊伍則來到石梯嶺、擎天崗,夜宿在菁山露營區與竹子湖。

周聖心從事非營利組織約20年,前後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台北縣永和社大服務。她坦言,接下千里步道執行長是件意外,但也因為投入千里步道的規劃,親眼見到各個角落裡最鍥而不捨的力量。周聖心提到一個花蓮的朋友,就為了七星潭的開發計畫相當憂心。

除了環台北一周的20天計畫,千里步道更規劃了一條環島路線。此路線臨山近海,包括山線與海線,沿著河川、古道、廢鐵道等,再進入到各鄉鎮,與各社區結合。

四年來,周聖心探訪相當多的社區。周聖心說,用步行或單車這樣慢速的方式,才能做到節能減碳,深刻體驗在地人文與自然景觀。與在地社區合力發展地方特色,並做到人文資產保存,則是千里步道未來努力的方向。(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