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視力,你會選擇怎麼做?3年多前就失去視力的林聰吉,仍自我勉勵從心靈重建做起,延展他熱愛的學術生命,並鼓勵各個視障朋友勇於追求理想的生活。

「一個不能少」今(21)日訪問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林聰吉,描述他人生以40歲做分野,經歷到的兩個奇妙的生命經驗,看得見,與看不見。

目前正與訓練員黃子玲學習定向行動的林聰吉說,我們的環境對視障者並不友善,讓他步出自宅困難重重。但林聰吉說,有時候侷限盲胞的,反而來自他們的親人。譬如說親人疼惜視障者在外遭遇到的困難,選擇讓他們一直處在安全的住家環境,這個作法,卻會讓盲胞永遠無法學習照顧自我。

經歷過倚靠視力生活的前半輩子,並且有了家室,林聰吉說失去視力後,並沒有讓他倒下太久,便開始積極向外尋找資源,重建他的第二個生命。有許多器材可以輔助林聰吉延續他的學術生涯,例如網路的期刊論文,只要是電子檔都可以透過軟體語音讀出來。

當林聰吉帶著盲人電腦去發表他的學術研究,還是有許多學者不習慣發表場合有一位視障者在場。林聰吉笑說,那麼就更加努力,發表多一點研究,這些學者會慢慢習慣並接納他的。

職場對視障者並不友善,台灣社會福利總盟顧問曹愛蘭補充,許多視障者是從小就失去視力的,但是他們獲得的教育資源,與一般人獲得的資源並不相等。許多盲胞是從小就接受特殊教育,未來即使辛苦求得大學學歷,卻還是有可能走到「按摩」一途,或又到特殊教育服務。現在視障者只能接受特殊教育,那麼特教師多是視障者也不意外。

如果定向行動訓練員、社工等職業不劃下對視障者的限制,林聰吉說當一個同樣有眼疾的社工走進視障者的家庭做訪問,那情景會讓視障者與其家人有多麼的震撼與激勵?

林聰吉認為政府應該先維護視障者的基本人權,如受教權,而社會救濟才是最後扶持視障者的手段。林聰吉說,失去視力後最需要做的就是心靈重建,建立自我信心後,才不至限制自己體驗另一個全新的生命。(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