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呂東熹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呂東熹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專論》「臺語文」的前世今生

    新聞 專論》「臺語文」的前世今生

    2023.04.13 | 14:11

    《臺語台》的字幕選用以臺語漢字為主的「臺羅拼音方案」之後,但為兼顧現實,電視頻道字幕主要包含「臺文/華文雙字幕」、「臺文/羅馬字幕」,以及「臺文字幕」、「華文字幕」四種。不過,自開播以來,對以上四種字幕,觀眾各有喜好與批評,甚至許多人仍在質疑「臺語」有字嗎?當然有。臺灣的「臺語文」漢字書寫,至少已超
  • 專論》臺語的身世

    新聞 專論》臺語的身世

    2023.03.28 | 11:53

    「臺語」,或稱「臺灣話」,在1970年代之前,原為台灣社會約定俗成之名稱,後因國民黨政府「國語政策」因素,「臺語」遂由「閩南語」取代,2000年之後,教育部又以「臺灣閩南語」稱之;2022年11月,主管語言政策的文化部,在國家語言發展報告當中,關於書面用語的相關規範,已建議各機關優先採用「台灣臺語」
  • 呂東熹觀點》「管案」照妖鏡 我差一點當了職業學生…

    新聞 呂東熹觀點》「管案」照妖鏡 我差一點當了職業學生…

    2018.05.14 | 12:29

    近幾個月來,因為年薪千萬元「管中閔獨董」是否就任台大校長一案,引起社會各界沸沸揚揚,挺「管獨董」的部分舊勢力成員,紛紛跳出來要求政治組織退出校園,話說的是很有道理,但哪一個團體或組織,才是最大的校園政治組織呢?哪一個政治勢力,又是盤據校園的最大受益者呢?1990年代之前讀過大專院校的畢業生,大家心中
  • 呂東熹觀點》《國語日報》屬於誰的?

    新聞 呂東熹觀點》《國語日報》屬於誰的?

    2017.09.11 | 14:47

    繼國民黨黨產案後,教育部打算介入《國語日報》認定是否屬政府捐助財團法人,卻引起舊董事及100多名員工抗議教育部接管,到底,《國語日報》屬於誰的?抗議案起於8月30日教育部邀集《國語日報》16名董事召開座談會,會中原本打算釐清《國語日報》內有無教育部出資,會中10名董事對教育部未待董事會開會,就在簡報
  • 呂東熹觀點》《中華日報》一段搶奪國產的歷史

    新聞 呂東熹觀點》《中華日報》一段搶奪國產的歷史

    2017.09.08 | 20:21

    國安會諮詢委員林峯正8日正式接任行政院黨產會主委,由於7日這項人事案公布後,林峯正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上任後,「針對國民黨附隨組織的認定是未來的工作重點」,並且強調,未來黨產會將「上窮碧落下黃泉」,完成轉型正義的最後一哩路。林峯正「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談話,被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洪孟楷在臉書撰文批評,
  • 呂東熹觀點》語言平權!  補助台語節目的空花水月

    新聞 呂東熹觀點》語言平權! 補助台語節目的空花水月

    2017.07.18 | 12:24

    近來,「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以下簡稱催生台),積極推動《台語公共電視台》的成立,雖然獲得民間團體與國會過半數立委熱烈響應,但仍有部分媒改學者、政黨或同業持反對或保留態度。這是事之必然,社會對於任何議題本來就有各種意見,也是相當正常的反應。本文,主要是針對部分持保留態度者所主張「應採補助商業電視
  • 呂東熹觀點》228受難的廣播人陳亭卿

    新聞 呂東熹觀點》228受難的廣播人陳亭卿

    2016.02.27 | 11:02

    陳亭卿,1914年11月12日生,臺中縣龍井鄉人(即今東海大學旁的新庄),號漢侯,字慶門。1920年就讀龍泉國校分教場,由於山上只能念到四年級,五、六年級就回到本校;1926年龍泉公學校畢業後,考上現在的臺中一中。中一中畢業後,得到校長道山一夫推薦,於1930年負笈東瀛廣島市修道中學,畢業後回臺報考
  • 呂東熹觀點》228事件/替外省人解危 反遭射殺的記者鍾天福

    新聞 呂東熹觀點》228事件/替外省人解危 反遭射殺的記者鍾天福

    2016.02.26 | 11:46

    「228事件發生時,父親鍾天福擔任《國聲報》高雄記者,3月6日本來跟《台灣新生報》記者謝有用等人約好,要一起前往高雄市政府採訪。臨行前他受託去救了一家不認識的汕頭人,延誤採訪,事後趕到高雄市政府採訪時,正好遇到大屠殺,當場命喪市府大樓前。」鍾弘年說,家境原本不錯,但父親於228事件罹難後,家道中落;
  • 呂東熹觀點》從風起雲湧投入媒體到噤聲失語的新聞界

    新聞 呂東熹觀點》從風起雲湧投入媒體到噤聲失語的新聞界

    2016.02.25 | 16:36

    二次大戰前後,臺灣知識份子,原本熱衷於辦報或擔任專職記者、編輯工作的文化人,受228事件影響,被迫脫離文化傳播戰場,使得日治時期因文化啟蒙,以及在抗日運動過程中所建立的文人批判精神與傳統,遭到斷裂、重挫、壓抑或出走,臺灣人更進而失去了文學、文化傳播的主導權。臺灣在日本統治初期,雖無報禁,但採特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