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高鐵「寧靜車廂」引發爭議,有人批評這是對帶小孩的家庭不友善的政策甚至貼上「厭童」標籤。但我認為這樣的指控並不合理。高鐵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許多旅客在趕行程、工作或課業之餘,只希望能在這段短暫的車程裡閉目休息、整理思緒。提供一個安靜的車廂,正是對這群乘客的體貼與尊重,而不是排斥他人。

9 月 22 日實施後,有部分家長擔心被限制行為,但交通部已明確回應:「車廂寧靜文化的勸導並不包含孩童」,事實上,寧靜車廂並非要求乘客「噤聲」,而是針對大聲交談、講電話或播放影音外放等行為做勸導,也會推動親子友善環境,這說明政策從未要驅趕家庭,而是讓乘客有不同選擇。若社會一味將「安靜」與「不包容」劃上等號,反而模糊了多元共存的意義。

高鐵會推行寧靜車廂,是因為真正的包容,不是讓所有聲音混在一起,而是給不同需求合適的空間。若有人仍覺得此政策影響家庭權益,也可以選擇以理性方式爭取設立「親子車廂」,讓親子與安靜旅客都能自在乘車。這樣的安排,才是成熟社會的體現——不爭誰對誰錯,而是讓每個人都被尊重。

文/湯冠敏(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