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瓦爾代討論俱樂部近四小時的演說中,對美國可能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發出嚴厲警告,稱此舉將使俄美關係進入「全新且質變的升級階段」。這一表態不僅凸顯俄羅斯對烏克蘭局勢的高度敏感,更將戰斧飛彈的潛在轉移置於當前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美國是否採取這一行動,將成為決定烏俄衝突未來走向及全球戰略平衡是否劇變的關鍵變數。

戰斧巡弋飛彈以其超過1500公里的射程和精準打擊能力聞名,增程型的還可以達到2500公里射程成範圍,這樣俄羅斯的主要城市,包含莫斯科,都可以從烏克蘭直接攻擊。若烏克蘭獲得此類武器,其戰略打擊範圍將從前線擴展至俄羅斯境內的關鍵軍事與物流設施。這不僅將改變戰場的「量」,即打擊範圍與火力,更將引發衝突「質」的轉變,從當前的代理戰爭升級為更接近直接大國對峙的危險局面。普丁的警告直指美軍若深度參與飛彈操作,俄羅斯將視之為直接挑釁,勢必採取強硬反制措施。這可能包括對烏克蘭境內目標的更大規模打擊,甚至針對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資產採取報復行動,進一步推高衝突失控的風險。

美國副總統Vance「正考慮」售予戰斧飛彈的表態,顯示美國內部對此決策的審慎權衡。普丁預測美國總統最終可能採取克制路線,這或許反映出美方對後果的清醒認知,提供戰斧飛彈不僅會激化俄羅斯的反應,還可能迫使北約其他成員國在更大範圍內捲入衝突。美國若最終選擇提供飛彈,則表明其願意承擔更高風險,以強化對俄的戰略壓力,支持烏克蘭改變戰場態勢。這一抉擇將考驗美國對俄政策的天平,這是在代理戰爭框架內繼續有限支持烏克蘭,還是邁向更直接的對抗。

普丁在演說中試圖以穩健姿態降低全面衝突風險,駁斥俄羅斯將攻擊北約的說法,並將北約空域遭侵犯事件歸咎於對方的挑釁行為。同時他點名德國的軍事化動向並警告「反制措施將很快出現」,顯示俄羅斯在試圖穩定局勢的同時,保持對西方的高壓姿態。這種雙重策略既是對內鞏固國內支持,也是對外試探西方的底線。

值得注意的是,普丁將阻止烏克蘭和平的責任歸咎於歐洲,試圖分化美歐陣營。這一策略反映出俄羅斯對北約內部立場不一的精準洞察。相較於美國的全球戰略考量,歐洲國家因地理鄰近和能源依賴,對衝突升級的後果更為敏感。普丁的言論也可能加劇歐洲內部的緊張情緒,進一步推動北約的軍事化進程,形成惡性循環。

總體而言,美國是否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不僅關乎烏俄戰場的軍事平衡,更將深刻影響俄美關係、北約團結以及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穩定性。這一決策的後果將遠超烏克蘭邊界,可能成為冷戰後大國博弈的又一轉捩點。國際社會應高度警惕這一關鍵時刻,並敦促各方在決策中保持克制,尋求外交途徑以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

楊聰榮(台灣新國策智庫諮詢委員 / 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