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的政論節目,其實是製作費最低的連續劇。沒有佈景、不必劇本,只要找幾位能吵的名嘴,加上煽動的標題與即時留言,就能撐滿兩小時。

節目不談真相,只求戲劇性;不分析政策,只追聲量。於是,政治變成娛樂,輿論變成操控。

這類節目表面上是民主討論,實際上是情緒工程。

主持人扮演導演,名嘴像演員,每個人熟知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人負責激怒觀眾,有人負責裝理性,有人扮演悲憤的庶民。

戲演完,收視率上升,廣告進帳,卻沒有人為真理或國家負責。

政論節目的流量邏輯,早已滲入政治運作。

政治人物為了曝光而演,媒體為了收視而煽,公眾為了發洩而看。整個社會陷入一場無止盡的戲劇循環:憤怒一晚、健忘一天、沉默一週。

民主不該是連續劇。
真正的政治討論應以事實為基礎、以公共利益為中心,而非被演算法牽著走。當媒體只剩戲,政治也就淪為假。

唯有讓真誠與理性回到螢光幕前,台灣才有可能走出這場「聲量民主」的幻覺。

文/蕭錫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