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第12天,適逢連假首日,搭火車到光復的人潮依舊很多,按水電及泥作專業分工,一般志工協助清溝及製作1萬個防颱沙袋。警消搜尋失聯6人仍無所獲。
這些台灣人穿著雨鞋,戴著漁夫帽,帶著鏟子,搭火車、開汽車和騎摩托車來到花蓮光復鄉。
這些主動救災的義行善行,也感動了同樣居住在台灣的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和國際移工們,在花蓮光復鄉,可以看到他們在辛苦剷泥後說:「這是今天清理的第四間房子。」
在台灣這個多元文化國家,在災區不論是志工和受災戶人們都在歡笑,互相鼓勵。幾乎每個志工都來自外地。在長假期已有超過三萬名志工乘火車抵達,是該鎮往年人口的四倍。
愚公移山,這次移動是泥山。
傳說太行、王屋二山本在河南、漢水之間,二山之北住了一位愚公,年紀已將近九十歲了。因為苦於大山攔阻,出入不便,有一天,召集了兒孫,說:「這兩座大山擋在家門口,讓我們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和你們一起合作,把山剷平,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愚公的妻子卻說:「以你的力量,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損毀不了,怎麼可能剷平太行、王屋那樣的大山?何況你要把剷除的土石放在哪裡?」大家便提議,可以將土石丟到海裡去。解決了放置土石的問題,愚公就率領他的兒孫開始進行移山的工作。這時,住在黃河水流拐彎處的智叟聽到消息後,就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笨啊!你已經那麼老了,時日無多,怎麼可能把山移走呢?」愚公嘆了一口氣,說:「你的想法真是笨啊!我雖然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曾孫,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斷移山。山又不會長高,怎麼可能剷不平呢?」智叟對愚公的反駁無言以對。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會被愚公剷平,便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熱忱與毅力感動,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願達成了,從此河南到漢水一帶再也沒有大山阻隔。
我一直想到一開始幾個熱血志工,或單槍匹馬、或三五成群,各自手拿一個鏟子坐火車到花蓮光復鄉剷泥的畫面。
衛報記者透過新聞訪談看到關鍵點:
「堰塞湖泥流過後三天,政府人員根本還沒來過這裡,但是民間志工們來了,早上五點鐘。他們說他們來自台南」。當地居民王偉昌(Wang Wei-chang,音譯)已直言。王偉昌正清理父母家最後一些淤泥,他說若非志工伸援,他們一家現在仍得坐在泥巴中。
台灣這個民主國家有民意代表、第四權公開監督,目前中央與地方責任的主要討論中,在網路近六成聲量聚焦於地方政府的應變與作為,要求官員承擔責任,並與中央有效溝通,但行政院長卓榮泰也須檢視這場悲劇過程的決策與救災效率,槍口不能只對準地方政府,正視三部會連續失靈問題(從前端主責處置堰塞湖的「農業部」、中段救災的「內政部」到最後負責清理的「環境部」)。。
到了上班日,大多數志工都必須返回工作崗位,賺錢養家,準備回家時,在地居民們穿著族服拿著布條說「謝謝志工!」,有些台灣原住民熱情分發食物和啤酒。有些志工仍以各種行動形式,持續幫助花蓮光復鄉這個小鎮,除了志工現場唱起〈島嶼天光〉,甚至有人寫了一首歌,但大多數志工,想在災難過後,分享傳播一些希望(Hope)。
這次台灣人團結的愚公移山的行動精神,不只把泥山撼動,也正透過國際媒體感動全球人民,見證台灣這個民主國家人民的獨特韌性!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