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近日出庭,竟聲稱是檢方偵辦京華城案,讓公務人員膽寒、不敢辦事,才導致輝達投資案受阻。這樣的說法,顛倒因果、混淆是非,正是「民眾黨式邏輯」的典型展現。
輝達落腳台北之所以卡關,根本原因不是檢方查案,而是柯文哲任內的土地爭議。當年他繞過正當程序,以所謂「辦事效率」為名,將內湖T17、T18地塊低價出售給新光人壽。如今新壽反過頭來獅子大開口,要求市府付出百億代價才能解約。很顯然,這不是司法讓公務員膽寒,而是政治操作讓制度崩壞。
真正破壞投資環境的,從來不是廉政查案,而是政商之間的灰色地帶與程序扭曲。柯文哲標榜「效率至上」,實際卻以行政裁量掩蓋利益輸送。當爛攤子留給下一任市府後,他卻能反過來指責檢方「讓企業卻步」,這樣的邏輯實在是荒謬可笑。
公務員若真感到恐懼,恐懼的對象不是司法單位,而是政治人物的雙重標準。今天大話說要清廉,明天又高喊「大膽辦事」。然而,所謂的膽識,卻往往只用在規避規範、討好財團的地方。
值得再提醒公眾的是,輝達投資案的阻礙,不是司法介入,而是柯文哲任內留下的結構性後遺症。那些年他以反貪為名,實際卻行圖利之實。如今再以司法為藉口,將責任轉嫁他人,只會讓人看清其政治人格的虛偽。
當政治人物可以如此顛倒黑白,還能獲得掌聲,那不只是政治的墮落,更是社會理性的崩壞。民眾黨的支持者若仍自以為「看得比別人清楚」,或許更該回頭深思一下,究竟被誰的話術牽著鼻子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