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連假剛過,在連假期間,陳亭妃委員受訪說現在民調領先對手17%,警告黨中央如果初選有變數後果自負。這句話就如同陳亭妃委員過往的從政風格一般充滿爭議,且讓筆者一一拆解。
這句話第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民意調查會隨著政治情勢變動的。就舉國人最熟悉的美麗島民調,常常可以看到所謂的民調趨勢,有往上或往下的趨勢,賴清德總統的民調支持度在726大罷免前後差了將近10%,直到最近才止跌回升,現在的民調不能代表三個月後的民調,因此筆者實在不能理解陳亭妃委員所說「後果自負」所為何來?如果此時此刻的民調就代表了初選民調,那麼各政黨也不用辦理初選了,各候選人自己找個對自己有利的時間作一份民調就可以宣布當選了。
第二個問題是陳亭妃委員所說領先17%的民調,其實是所謂的「互比式民調」,跟民進黨黨內初選所使用的「對比式民調」完全不同,對民調方法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不同的民調方式不能放在一起比較。且讓筆者舉個例:有兩個學生考完試,一個說自己總分高,另一個進步多,我們要怎麼知道哪個學生比較優秀?陳亭妃委員的說法,就如同張飛戰岳飛,兩個戰不到一塊去。
最後一個問題是陳亭妃委員時常被質疑的問題,早在今年二月,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楊植斗就在政論節目上指出,有大量的藍營群眾支持陳亭妃,甚至放棄藍營的可能人選謝龍介。這在現代政治中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現代政治走向極化,支持者看黨投票的情況下,陳亭妃委員卻能獲得大量的藍白群眾支持,令人難以理解。因此就連楊植斗議員都說,這是教育成果的展現,因為藍營覺得陳亭妃比其他對手好對付,所以刻意灌票給陳亭妃以求大選勝利。
就筆者看來,姑且不論民調的問題,陳亭妃委員宣傳自己領先的民調,這是選舉的一部分,但是語帶威脅地要黨中央照這份民調做,甚至不斷暗示要退黨,這就逾越了一個初選候選人的界線,失去民主的精神。民進黨應該嚴正警告陳亭妃委員的發言,更應該要求所有有志參加初選的人選,簽署不脫黨聲明,否則初選失利就脫黨參選,這傷害的不只是民進黨的市長選舉,更是對台灣民主的背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