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日前在核三重啟公投案意見發表會宣稱:「核能是世界先進國家都會使用且占比高的能源選項,日美皆達三、四成」;擁核陣營也常以「經歷過那麼嚴重核災的日本,還不是推動核電重啟,並且讓老舊核電廠持續運轉?」來論述日本的「核電復興」。然而,這類的說法並不真確,更不是事實。
核三重啟公投前,來自日本各地聲援台灣的訊息(參見亞洲非核論壇日本事務局的官方網頁,https://nonukesasiaforum.org/japan/archives/3330),告訴我們日本核電的現況。「2011年311福島核災之前原本有54座核電機組運轉,但如今僅有14部機組已經重啟運轉,24部核電機組已進行除役作業或決定除役。其他的機組正面臨當地居民的反對運動,未能重啟」。事實上,日本2024年核電在總體發電量的占比僅有8.3%。就算是日本《能源基本計畫》有新建核電廠的規劃,核電的占比也相較311福島核災之前(2010年核電占比為25.1%)的日本低。
日本第七次《能源基本計畫》最新規劃的是「再生能源與核能將被最大限度活用,日本的目標是2040年核能占比20%,再生能源超過40%」。首相石破茂也曾指出,日本因缺電「被迫」重啟運轉的核電廠是處於「青壯期」的核能機組,他形容這就像讓仍年輕健康、還能自力賺取未來龐大「喪葬費」(除役費用)的核電機組繼續工作;若不繼續運轉,民營電廠將因無力負擔高昂的除役成本而相繼倒閉,最終還是需由日本政府承擔龐大除役費用,這在目前日本的政經情勢下也是很難被允許的。
儘管如此,福島核災證明了之前的核能安全對策仍是遠遠不足的。因此,日本核電的重啟計畫必須通過更嚴謹的風險評估與相關基礎設施的安全審查,尤其關注地震帶斷層特性、疏散現實、以及期程與成本效益等議題。因此,去年日本的敦賀核電廠二號機因無法排除核子反應爐正下方存在活斷層,遭到日本官方認定不符合核電機組新規範標準(其審查長達10年,但最終還是被駁回),成為首座未獲同意重啟的核電機組,必須除役。
反觀台灣,核三廠二號機自今年5月17日執照到期停機後,「核電歸零」已逾三個月之久,我們沒有缺電,備轉容量每天也都在6%以上,這證明非核能源政策是務實可行的。因此,台灣並不存在討論老舊核電廠重啟的前提與必要性。更嚴重的是,台灣現有四座除役中或封存的核電廠都鄰近活動斷層,核一、核二廠距離北台灣最大的活動斷層帶僅有7公里與5公里,核四廠區下方則有S斷層帶存在,恆春斷層甚至就從核三廠區下通過,距離該廠核島區僅約七百公尺,並不符合國際最新的建廠安全標準,核安無法保障,核廢命題更是難解。實務上,也不可行。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曾用核電,而能廢核」的國家,非核能源轉型的典範,更是許多國家所羨慕的歷史成就。台灣的「非核家園」是值得珍惜的台灣全民之福,對亞洲各國人民而言,更是一盞希望的明燈。因此,台灣人民更應堅決拒絕核電,別走回頭路。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繼續守住台灣好不容易達成的「核電歸零」,並持續為實現非核亞洲的永續願景而努力奮鬥。
林仁斌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