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課台灣20%、中國54%,國民黨卻還要投降中國 文/蕭錫惠(自由評論人) 近日,川普政府正式公布對亞洲主要經濟體的「互惠關稅」修正名單,其中台灣被課以20%的關稅,而中國即便在「暫時協議」條件下,也仍須負擔30%的懲罰性關稅;若談判破裂,甚至可能回升至54%或更高。這份清單正是美國對國際貿易夥伴信任度的直接反映──台灣是值得合作的朋友,中國則是必須防範的對手。
然而,在這樣清楚的國際態勢下,台灣內部卻還有一群人不斷唱衰自己、替中國說話。他們就是自稱「中國國民黨」的政客與支持者。他們口口聲聲說要拼經濟,卻無視台灣在國際供應鏈、地緣戰略與民主價值中的高度信賴。他們一方面享受自由社會的選票與舞台,另一方面卻為專制中國洗白,在台灣扮演極權代言人與內應角色。 近日,國民黨人更高聲指責「賴清德政府談判失敗」,以20%關稅作為證據。然而,這種批評不但站不住腳,還暴露出他們對國際經濟體系的無知與對台灣的敵意。 請問:如果20%關稅叫談判失敗,那中國高達54%的懲罰性關稅算什麼?談判地獄?外交破產?還是被當敵國處理?
事實是,**台灣雖未能豁免高關稅,但明顯受到區別對待,被視為非中國、不屬於敵對集團的一員。**而這正是台灣長期一貫的努力成果——堅守民主、強化透明、捍衛主權,才換來國際社會的戰略信任。 反觀中國,一再違反協議、霸凌台灣、操控市場,才會被列為高風險來源,關稅一層比一層高。這不是因為台灣「談判失敗」,而是因為我們不是中國,我們不該與中國一起被懲罰。 國民黨卻反其道而行,不但不慶幸台灣被區隔出來,還想要台灣走向中國、被貼上「中共貨」標籤,難道他們希望台灣也來個54%懲罰性關稅,才叫「統一有成」嗎?這種邏輯,無異於內線叛國,用經濟手段毀掉台灣出口產業的未來。
一個正常的政黨,應該在全球民主聯盟面前,堅定站穩台灣立場,推動產業升級、強化貿易彈性,甚至爭取未來與美國簽署FTA或進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而不是在關鍵時刻扯後腿,唱衰自己的國家,唱好敵人的制度。 今天,台灣的20%,不是失敗,而是對中國劃清界線的證明;反倒是中國國民黨人,才是真正拉不下臉脫離中國陰影的失敗者。 是時候讓台灣人民看清楚: 誰在守護台灣、打拼未來;誰又在扮演中國在地協力廠、出賣我們的主權與信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