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災難降臨,人們需要什麼?
不是口號,不是責備,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是有人願意走進泥濘、彎下身來,與受災者一起重建家園。
雲嘉南近日遭風災重創,許多家庭面臨毀損與生活困難。民進黨在災情發生後,除了行政部門即刻應變之外,中央黨部也迅速成立「雲嘉南地區災後復原支援聯繫平台」。在代理秘書長何博文的統籌下,由原住民事務部主任谷暮・哈就進駐台南,協調救援事務;並號召非災區黨公職與志工投入,已募集包括米袋1萬個、漂白水2000桶、大型帆布等物資,將於本週六組織志工隊前往新營、後壁等地展開救災行動。
這樣的速度與行動力,不是偶然,而是長期以來與人民站在一起的本能反應。
這不只是災後救援,更是民主精神的實踐。因為政黨不是只有在選舉時才出現,而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刻,不缺席。
《馬太福音》曾說:「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政治若失去了「服事」的初心,就只剩權力的追逐。而這群背著工具、踩著泥水的志工,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脊樑。他們的雙手,比任何標語都有說服力;他們的腳步,比任何政見都更值得信賴。
災難讓我們看見破碎,也讓我們看見凝聚的可能。正如《加拉太書》所言:「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這次的行動,不是短期的慰問,而是一場長期的陪伴與承諾。
願台灣記得,在風雨中走入災區的每一雙手,也願更多人加入這樣的行列,讓愛與行動的力量,成為我們這座島嶼最堅強的堡壘。
文/蕭錫惠(自由評論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