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於5月下旬訪問越南、印尼、新加坡,並將於香格里拉對話發表開幕演說。此行除彰顯法國試圖重塑其印太戰略,更意在為東南亞國家提供不受美中主導的「第三選項」,在地緣競逐中建立平衡角色。對區域情勢與台灣而言,均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

首先,馬克宏此行透過核能、國防與能源轉型合作,深化與三國的戰略連結。越南訂購20架空巴飛機、印尼採購42架飆風戰機,不僅體現法國國防產業競爭力,更突顯其對抗「兩極格局」的企圖心。馬克宏亦多次強調「基於國際法的秩序」,隱含對中國南海擴張與美國川普式保護主義的批評,試圖打造不選邊的合作模式。

南海議題為此行核心,馬克宏在越南公開提及「權力恐嚇」,針對性不言而喻。若法國與越南深化國防合作,或將牽制中國區域作為,進而間接穩定亞太秩序。此外,馬克宏批評俄北軍事聯盟、呼籲連結歐洲與印太安全,也可能促使東南亞國家更關注台海議題。

雖未明言支持台灣,法國強調法治秩序的論述仍具戰略意涵。其作為歐盟核心成員,於香格里拉對話發聲,或能在中國代表可能缺席下補足國際安全討論的空缺。台灣應積極從中尋求與法國展開非正式合作,特別在科技、能源與民主價值連結方面開拓空間。

惟也須警覺:法國「第三選項」受限於美中主導現實,加以其對以巴衝突立場在印尼受批,也恐影響其道德號召力。台灣雖非香會成員,仍應善用此一契機透過周邊國際連結放大自身能見度。

馬克宏印太行動是一場歐洲版的戰略試煉,也可能是台灣尋求全球盟友的外交窗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