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以其前瞻性的行動主義,為環保與和平主義開闢了新的道路。他不僅是一位宗教領袖,更是一位跨越信仰與文化界限的倡導者,將環境保護與和平建設融為一體,為當代社會樹立了永續的典範。他的行動主義通過創新的方式、跨宗教合作以及對環境與和平關聯的深刻洞察,激勵了全球範圍內的行動,並留下了一份值得後人傳承的遺產。
教宗方濟各擅長利用社群媒體,將環境與和平的信息傳遞給年輕世代,這一舉措突破了傳統宗教的界限。他的推文「保護地球是對後代的愛」言簡意賅卻影響深遠,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傳播,更激勵了無數年輕氣候活動家走上街頭參與環保運動。這種現代化的傳播方式讓宗教信息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同時也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植於新一代的心中,展現了教宗在當今數位時代的獨特影響力。
教宗方濟各的行動主義超越了天主教的範疇,他積極推動跨宗教對話,為環境保護與和平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2021年,他與伊斯蘭教和猶太教領袖共同簽署聯合環境宣言,這一舉動彰顯了信仰團結的力量,不僅促進了全球性的環境保護行動,還為衝突地區的對話與合作開闢了新途徑。這種跨宗教合作顯示了宗教領袖在應對全球挑戰時的關鍵作用,同時也為不同信仰間的相互理解與協作奠定了基礎。
教宗方濟各深刻認識到環境問題與和平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將這一理念融入其行動主義中。他指出氣候變遷與衝突存在因果關係,例如非洲薩赫勒地區因乾旱引發的資源爭奪,凸顯了環境危機對社會穩定的威脅。他推動將氣候行動納入和平建設的框架,這一理念促使國際社會重新審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他的呼籲影響深遠,例如在拉丁美洲的亞馬遜地區,他的理念推動了當地的生態保育行動,展現了宗教領袖在全球治理中的獨特角色。
教宗方濟各的逝世提醒我們,氣候危機與和平挑戰依然迫在眉睫。他的遺產如同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在分裂與危機中尋找團結。他的教誨「和平不只是停戰,而是地球與人類的和諧」言猶在耳,激勵著我們每個人採取行動。為了延續這一永續遺產,政府應兌現減排承諾,企業應投資於綠色技術,公民應積極參與草根行動,而宗教團體則應深化跨信仰合作。教宗方濟各的環境與和平夢想,仰賴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來實現。
教宗方濟各的行動主義以其謙遜與普世關懷,將環境保護提升為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他的創新精神、跨宗教合作以及對環境與和平關聯的深刻洞察,不僅為當代社會帶來了改變,也為後世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啟示。他的遺產將繼續指引我們走向一個更和諧、更永續的未來,而實現這一願景的責任,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楊聰榮(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