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毛澤東時代以來,中共的口號「為人民服務」一直被視為政治與國家機構的核心理念。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口號不僅逐漸失去其原有的含義,更在現代特色主義的框架下變得虛假和具有欺騙性。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已經將「為人民服務」轉變為「為大局服務」,並將大部分人民的基本權益置於一旁,最終服務的對象轉向了少數權貴及黨的利益,這一變化值得深刻反思。

「為人民服務」的虛假包裝

在毛澤東時代,「為人民服務」被用作激勵人民的政治口號,聲音激昂且具號召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口號逐漸變得空洞,與人民的實際需求脫節。現在,「為人民服務」變成了權貴們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幌子。中共領導人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權力,將這一口號包裝成服務於人民,實際上卻是在服務少數權貴和政黨的利益。這一點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的發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當他強調檢察機關要「為大局服務」,這一表態揭示了黨與政府機構的真正目標,即優先保護政權穩定,而非普通百姓的基本需求。

「大局」的背後是黨和權貴的利益

當前,中國的「大局服務」已經完全取代了「人民服務」,這一轉變不僅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權力的需求,也表明了中共高層對「人民」概念的重新定義。政治學者陳道銀指出,這種語言的變化並不僅僅是詞語上的調整,而是反映出中共對「人民」概念的曲解。「人民」不再是指普通公民,而是指黨的整體和根本利益。無論是「人民」還是「大局」,其實最終指向的都是黨的維穩需求,而非普通百姓的福祉。這樣的政策轉向,無疑是對人民利益的忽視和犧牲。

司法機構的轉型與法治的崩壞

隨著「為大局服務」的標語取代了「為人民服務」,司法機構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也逐漸喪失。過去,法院和檢察機關的職責是確保法律的公正執行,保護人民的基本權利。然而,當法院和其他司法機構將「大局」視為最高指導原則時,法律不再是保障人民權益的工具,而是保護政權穩定和維護權貴利益的工具。這一轉變帶來的後果是,司法機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遭到嚴重挑戰,普通民眾的權益無法獲得有效保護。

人權律師吳紹平也強調,這一現象不僅反映出法治的崩壞,更突顯出中共利用法律名義為其所謂的大局服務,實際上是在剝奪人民的基本權利。中國的司法體系已經成為維護黨權的工具,普通百姓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幾乎無法依賴法律來捍衛自己的權益。這一點無疑加劇了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並加深了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

特色主義下的深淵:人民的所有物不再屬於人民

在現代中國的特色主義下,人民的財產、家庭、甚至生命都不再屬於自己。中國的現代特色主義實質上是一種對人民基本權利的侵害。房子、薪水、孩子甚至器官,這些曾被視為人民的基本所有物,如今都處於政權與權貴的掌控之中。普通民眾的利益不僅被忽視,甚至被公然剝奪。這樣的現象並非偶然,而是中國共產黨對權力和統治的極端追求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這樣的體制下,人民的祖國早已不是他們的祖國,而成了一個深淵,吞噬著人民的自由與權利。

中國的「為人民服務」已經變質,演變為「為權貴服務」。現代特色主義的出現,讓人民的所有物不再屬於他們,國家也成為了深淵,將人民的希望和未來完全吞噬。在這樣的體制下,人民的基本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司法系統的獨立性和公正性也逐漸崩潰。這不僅是一個政治體制的問題,更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構成了嚴重挑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