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於全球經濟秩序劇變的關鍵時刻。美國近期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國實施新的關稅政策,對我國出口產品課徵32%的關稅,雖半導體產品因其戰略重要性暫獲豁免,但這一舉措仍為台灣經濟敲響警鐘。對於一個高度依賴出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而言,這不僅是貿易障礙的挑戰,更是全球保護主義抬頭所帶來的深遠危機。
美國在「解放日」的宣布,無疑標誌著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時代的終結。這個世界正以對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不利的方式改變。過去數十年,美國作為全球自由市場的支柱,推動多邊貿易體系,奠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框架,讓各國在明確規範下實現共榮。這套體系雖非完美,台灣與許多國家也曾呼籲改革,但美國如今選擇的不是改良,而是徹底棄守,並以「互惠關稅、按國分類」的新政策,對WTO框架予以否定。
這一轉變帶來的不僅是更高的關稅,而是保護主義盛行所引發的動態,即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與危險的未來。短期內,台灣因半導體豁免或許衝擊有限,但若其他國家效法美國,拋棄WTO,轉向以自身利益為中心的雙邊貿易,後果將不堪設想。一場全面性的全球貿易戰已不再是遙遠的假設,而是日益逼近的現實。
更高的關稅與各國不可預測的報復行動,將使全球經濟承壓,貿易與投資萎縮,成長放緩。台灣的處境尤為嚴峻,因為我們的經濟命脈繫於外貿,尤其是半導體與電子產品等關鍵產業,位處全球供應鏈核心,任何貿易障礙都可能引發連鎖效應。若無法正視這一變局,台灣將面臨被邊緣化甚至排擠的風險。美國的政策已點燃其他大國反制的火苗,台灣雖選擇不採取報復性關稅,但其他國家的克制並非理所當然。一旦貿易戰全面爆發,我們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面對這樣的挑戰,台灣不能坐以待斃。政府已展現高度警覺,強化自身能力,並積極尋求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首先,貿易多元化是當務之急。近年啟動的「新南向政策」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經貿聯繫,正是分散風險的關鍵一步。同時積極爭取加入CPTPP等區域經濟整合機制,將有助於鞏固台灣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
技術自主性與供應鏈韌性不容忽視。去經濟整合還可以更進一步,往與台灣關係密切的中東歐以及中南美洲發展。半導體作為台灣的命脈,必須確保其安全無虞,並深化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共同抵禦保護主義衝擊。政府應持續投資關鍵產業,提升競爭力,以因應未來的不確定性。
過去全球平靜穩定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那些曾保護自由貿易的國際規則不再可靠。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迎接風暴來襲。風險真實存在,後果可能深遠,未來的道路將更加坎坷。但台灣從不缺乏堅韌的精神。歷史證明,無論挑戰多大,只要全體國人齊心協力,我們都能迎難而上。
這是一個需要團結的時刻。政府應帶頭維護經濟穩定與國家利益,而每一位台灣人民也應與政府攜手,共同守護我們的繁榮。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這動盪的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明天。不能自滿,更不能掉以輕心——這場風暴已近在眼前,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