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提出的關稅政策無疑為全球貿易格局帶來新的變數,而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項挑戰,更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作為新東向產業聯盟理事,我深刻體認到,這正是台灣認真推動投資美國的黃金時刻。台積電宣布斥資千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先進晶圓廠,這項舉措不僅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與科技競爭格局,更標誌著台灣積極參與美國市場的重要一步。新東向產業聯盟的使命便是協助台灣企業赴美投資,提供資訊與多元管道支持,站在台灣的角度,若能成功推動企業投資美國,將是企業提升與國際化的絕佳契機。
台積電計畫在亞利桑那州興建多座晶圓廠,預計創造數千個高薪職位,活絡美國當地經濟,並提升其半導體自給率。全球晶片短缺長期影響汽車、家電等產業,台積電的擴產將緩解供應鏈壓力,並可能形成產業聚落,吸引上下游廠商與人才聚集。對台灣而言,這是台積電全球布局的關鍵一步,透過將先進製程引入美國,既分散地緣風險,又鞏固其領導地位。然而,高昂的人力成本與文化適應等挑戰,考驗著台積電如何平衡全球擴張與本土競爭力。這項投資不僅是大企業的成功案例,更為台灣企業樹立了對美投資的典範。
在美中科技戰與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背景下,台積電的進駐深化了台美科技合作。其先進技術不僅提升美國的半導體競爭力,也為雙方在人工智慧、5G等領域的未來發展奠基。從政治層面看,這項投資為美國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增添亮點,並強化其全球高科技領導地位。對台灣而言,與美國的產業連結更加緊密,提升了在國際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尤其在G7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背景下,更具地緣政治意義。
美國關稅政策的推行為台灣企業提供了重新布局全球供應鏈的機會。雖然部分產品面臨32%關稅,但半導體等關鍵領域暫未受影響,顯示出台美在高科技產業的互補性。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競爭對手同樣承擔關稅壓力,為台灣企業在美國市場搶占份額創造優勢。在此背景下,美國關稅政策下的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美國之影響與展望不僅限於大企業,更應延伸至中小企業。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其靈活性與創新力是核心優勢。新東向產業聯盟致力於協助這些企業把握時機,透過技術升級與市場轉型,融入美國供應鏈。
然而中小企業在資源與國際化經驗上的不足,需仰賴政府與聯盟的積極支持。政府應提供資訊平台、財務補助與法規諮詢,鼓勵中小企業組成聯盟,共享資源與風險,集體開拓美國市場。台積電的投資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借鑑,政府若能將輔導重點從大企業擴展至中小企業,將全面提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聯盟也將持續扮演橋樑角色,協助企業克服障礙,實現投資美國的目標。
總體而言,美國關稅政策下的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美國之影響與展望展現了台美合作的新篇章。美國的政策環境雖具挑戰,但為台灣企業創造了轉型契機。透過新東向產業聯盟與政府的協力,推動大中小企業共同投資美國,台灣不僅能在全球供應鏈中維持關鍵角色,更將在科技與經濟競爭中掌握更大主導權。這是企業國際化的黃金時刻,也是台灣經濟全面升級的轉捩點。
楊聰榮(新東向產業聯盟理事/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