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本外流危機。2024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淨流出高達1,684億美元,創1990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而外商對華投資僅45億美元,創下1992年以來的最低點。短短三年內,中國FDI更暴跌99%,資本加速逃離中國,反映出外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已跌至谷底。
這場外資大撤退,並非偶然,中國政府對企業的高壓監管、經濟放緩、持續惡化的營商環境,以及國際間對中國經濟政策的不信任,都是造成這場危機的主因。根據聯合國報告,2023年外資流入中國的降幅高達29%,遠高於全球平均8%及發展中國家平均2%的跌幅,顯示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正快速崩潰。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自身也在瘋狂向海外轉移資本,2024年對外投資高達1,728億美元,進一步加劇了國內資金流失的局勢,外資撤離與國內資金外逃雙管齊下,讓中國經濟雪上加霜,投資環境形同「資本逃亡區」。
中國當局顯然意識到這場危機的嚴重性,近日推出「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試圖透過擴大市場准入、減稅、放寬外資併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手段挽回外資。然而,中國過去多年對外資的承諾往往只是空談,真正落實的政策卻是更嚴苛的監管、更加不透明的市場環境,甚至任意打壓外資企業,例如對輝達、Google、蘋果等外企發動的反壟斷調查,無疑進一步打擊外商信心。
此外,美中貿易戰的持續升級更讓外資企業加快撤離步伐。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則以提高美國能源、機械與車輛關稅作為報復,並對多家美企進行調查。面對這種敵對且高風險的市場環境,外資自然不願意繼續冒險投資中國。
然而,中國官媒《人民日報》10日就「外資大規模撤出中國」的說法評論稱,近年來一些沒有跟上大陸市場變化的外資撤出了,更多技術含量高的外資進來了,快速反應跟上大陸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才能獲得成功,並指外資企業必須拿出看家本領才能站穩腳跟,大陸市場已今非昔比。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