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在國際間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在美中關係、國際貿易以及地緣政治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對台灣而言,這一政策不僅帶來挑戰,也影響了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機會。

川普政府在任內強調本土經濟利益,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施加高額關稅,限制中國科技企業,試圖壓制中國的經濟崛起。這一系列舉措使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雙方在貿易、科技、軍事戰略與外交政策上針鋒相對。對台灣而言,美中關係的惡化意味著更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美國對中國的強硬立場間接提升了台灣的戰略價值,促使美國政府對台灣提供更多的軍事與外交支持。這也讓中國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包括加強軍事威嚇、外交封鎖以及經濟施壓。

在國際組織方面,川普政府採取了孤立主義政策,退出多個國際協定和組織,如「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多年來協調理念一致國家推動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但川普政府的退出行為削弱了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支持力量。缺乏美國的後盾,台灣在爭取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組織的努力中,面臨更大挑戰,未來可能更形邊緣化。  

在貿易層面,川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對外國商品徵收更高關稅,並成立「對外稅務局」專責收取相關收入。這些政策可能對台美雙邊貿易造成影響,特別是在科技與農業領域。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川普政府期間飆升,成為美國關注的焦點。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台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進而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  

然而川普政府的政策也為台灣帶來了一些機遇。在美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台灣嘗試尋找突破口,以強化自身的國際地位。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地位,使其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夥伴。川普政府強調供應鏈安全,推動科技企業回流美國,台積電(TSMC)順勢宣布在美國設廠,進一步鞏固台美經貿合作關係。此外台灣也利用美中貿易戰的機會,吸引部分產業鏈從中國轉移至台灣,例如電子製造業的部分回流。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台灣需要在中美之間尋找平衡,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並降低因地緣政治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總之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台灣因美中關係惡化而獲得更多美國支持,強化軍事合作與經貿關係。另一方面,川普政府的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削弱了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參與機會,並對台美貿易關係帶來挑戰。未來台灣需在變動的國際局勢中,靈活應對美中關係的變化,善用自身產業優勢,以維持穩定的國際支持與經濟發展。

楊聰榮(台灣環保聯盟學術委員、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