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一上任,即任命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擔任新設的「政府效率部」(DOGE)部長,該部功能在於找出聯邦政府中的「蚊子部門」,也就是毫無政策實績、只是會花錢的單位,透過關閉業務與裁掉冗員的模式,希冀大幅刪減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並提升政府整體運作效能。
端看目前所擬定的縮編計畫,要求各個聯邦機構每4名員工離職才能新雇用1名員工,唯獨「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執法和移民執法」等單位得以豁免,其中,就連我們常說「百年大計」的教育部,也成為川普縮編的箭靶,認為該部動輒花大錢而沒有實際效用,被納入了考慮廢除的部門,您能想像麼?
這要是在台灣,單單把教育部預算砍掉(光文化部轄下的公視被砍點預算都該該叫了,更況更大尾的教育部),大概立法院就又要被佔領了吧,遑論廢掉部會。相較之下,川普可是行政部門的領導者,人家可是自砍肥貓單位不手軟啊!

當然,這又回歸到傳統公共政策的大哉問,政府的規模與範疇,就是該如何規劃,才最能突顯效率呢?
傳統上的分野,資本主義國家奉行小而美政府,舉凡真正需由政府出面辦理的事宜,才歸公部門管轄,其餘公民社會得以進行的各種事務,應保留給社會自理。反之,社會主義國家則主張大有為政府,認為自主的資本社會,最終必然演變成貧富懸殊的結果,國家若不從方方面面進行衡平,將可能引致社會震盪,才會希冀由政府之力,擴大辦理各種業務,來維持最基本的平等。
顯然,川普就是個資本主義的堅定奉行者,一切皆以效率為先,認定公民社會得以執行的事項,挪移至政府單位勢必顯得顢頇無用。所以,就連標榜著人權大旗、用以援助人權組織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都可能面臨解散的命運,便可理解到,在資本主義的思維下,所有的補助,都是可割可棄的。

誠然,哪一種政府模式較佳,很難有個定論,重點還是在於是否合乎社會集體的需求。不過,相較於美國政府決定用大規模縮編來避免財政赤字的擴大,我們國家新一年度的總預算,才剛創下史上新高的2.9兆元(儘管刪凍金額也是破紀錄),顯見我國還是持續以擴大部門業務的方式,來建構大有為政府。但事實上,究其業務內容,真是大有為嗎?

相信待過公部門的朋友們都瞭,這年頭無論公私部門,新聘員工都是相當高的成本。所以,為了因應持續擴張中的業務,政府經常不是循正規的考試晉用人員,而是改以承攬、派遣、外包等模式,滿足公部門員額稀缺的需求。譬如,公部門的資訊人員相對缺乏,是故各部會都藉由承攬的方式,除了主管具有公務員身分外,其餘員工都是由外部人直接進駐到部會內辦公,類似的職缺,大家只要上上人力銀行網站查詢便知,為數還不少呢!(這只是其中最顯著的案例,其他更多民間本就可以自行辦理的活動或業務,為了偏偏得繞一手由政府主導為之呢?)
這說明了甚麼?表示政府自己希望是個大有為政府,但事實上,人員編制卻是小而美的規模,其他人力猶有不足之處,都需要仰賴民間社會來支援。既是如此,何不乾脆把公民社會可以執行的項目,悉數保留給民間來辦理就好了啊,何必這麼大費周章的搞這種公私協力的機制呢?

貓膩,就在於主導各式標案的權力。
就以我們本次預算被砍、最跳腳的文化產業為例,若按小而美政府的作法,有心扶植文化產業,可以透過減免稅收的方式來達致,等於讓業者無須上繳稅金,得以將錢留下來挹注創作事宜,嘉惠的範疇,是所有該領域的從業者。
相反的,以大有為政府的邏輯執行,稅收照舊徵收,但中央政府拿到預算後,再透過標案的方式進行補助,或說該方法較具有指導性,得以朝著政府希冀的方向發展,但標案都是哪些人拿走了,有沒有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機制,有無嘉惠更廣泛的從業者,那就不好說了,大家或都很明瞭吧!

所以說,其實不過就是個很簡單的觀念,就如同做生意一般,為了獲取更高額的利潤,原物料勢必都得朝更上游的單位直購,畢竟一旦透過中盤商來採購,免不了就會從中被抽調部分利潤,無形中墊高了生產成本。補助亦然,以不用上繳的免稅手段,藏富於民,才能免於被從中剝削,只要遁入了採購標案的邏輯,人謀不臧的從中牟利,就絕對會是避免不了的風險,更況又涉入了黨派之別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中國一帶一路遭巴拿馬退貨!   阿共該為詐騙倡議造成窮國惡夢的錯誤行為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