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9日報導揭露,中國近年來透過強勢外交與「一帶一路」計畫,在全球南方國家擴張影響力,成功使70個國家認可其對臺灣的主權主張,甚至未明確要求以和平方式實現;這不僅顯示中國試圖操控國際話語權,為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鋪路,更突顯美國與盟友在全球發展中國家爭取臺灣支持的挑戰;面對中國持續強化對國際組織的滲透與壓力,臺灣政府應積極聯合友臺國家,推動國際對臺灣的正當性認知,確保臺灣不被中國在輿論戰、法律戰與外交戰中孤立。

中國擴張影響力:金援換取政治支持

中國藉由「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畫,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與建設資源,換取對其外交政策的支持,這70個國家多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與大洋洲,長期依賴中國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存在依附關係;中國透過此模式,使這些國家在聯合國或其他國際場合對臺灣議題採取親中立場,甚至默許中國對臺的脅迫行動,這種政治經濟戰略的運作,使美國與盟友在國際上推動臺灣議題面臨更大阻力。

強化友臺國家聯盟 制衡中國話語權

面對中國操控輿論,臺灣應強化與民主國家及具戰略價值的國家合作,例如美日歐等主要盟友,以及印太地區的新興夥伴(如印度、菲律賓、澳洲);透過區域合作機制,確保更多國家能在聯合國、G7、APEC等國際場合替臺灣發聲,揭露中國的經濟施壓與外交滲透;除了政治支持,臺灣也應積極強化經貿合作,提供友臺國家更具競爭力的替代方案,以降低其對中國資金的依賴。

深化全球南方合作 逆轉中國滲透

雖然中國利用「一帶一路」鞏固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但這些國家普遍面臨中國貸款陷阱、債務壓力與基礎建設品質低劣等問題,臺灣應透過經濟合作與技術援助,提高在全球南方的能見度;例如推動農業、醫療、公衛技術合作計畫,提供具體利益,讓這些國家理解臺灣的實質貢獻,進而改變對中國的單向依賴;此外,與美歐日等民主國家聯手,透過「全球基礎建設與投資夥伴關係」(PGII)等計畫,提供中國之外的可行替代方案,減緩中國的經濟滲透。

聯合國與國際法戰場:防堵中國扭曲國際規範

中國在聯合國與國際組織內部操作2758號決議,試圖剝奪臺灣的國際空間,並塑造「全球共識」支持其對臺主張,臺灣應強化國際法律戰線,與支持臺灣的國家合作,在聯合國與各專門機構中反駁中國的錯誤敘述;例如,由美日歐等盟友在聯合國內部正式聲明,強調2758號決議未排除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並確保國際社會理解中國不當利用國際規範進行政治操控;此外,臺灣政府可推動更多國際公民社會組織倡議,透過民間外交影響各國政策,讓更多國家公開反對中國的錯誤敘事。

結語

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與外交滲透,成功影響全球南方國家對臺灣的立場,這將對未來臺海局勢產生深遠影響,臺灣必須與民主國家強化聯盟關係,提升經貿競爭力,以減少全球對中國的依賴;同時,應在聯合國與國際法律層面積極反擊,確保國際社會不被中國的敘事戰略所操控;透過全方位外交戰略,臺灣才能確保自身的國際空間不受中國進一步壓縮,維持對抗中國外交攻勢的主動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挺臺聲浪高漲!全球公衛專家:臺灣能幫忙 應重返W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