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躺平」成為香港年輕人的無奈選擇。根據調查,約65%受訪中學生對「躺平」持正面或中立態度,近30%自認「已躺平」,其中四成以上已維持這種狀態超過一年。這顯示,隨著中國接管香港,社會環境惡化,年輕人對未來徹底絕望。

從奮鬥到放棄——「獅子山精神」崩潰

香港過去崇尚「獅子山精神」,相信努力可改變命運。然而,中國的強力介入打破公平競爭,階級流動停滯,年輕人即使奮鬥,也難以翻身,導致「躺平」成為心理防線。

調查顯示,學生的「躺平」行為包括不社交、不追求好成績、對未來無想像。研究將其分為兩類:「覺醒躺平」是清楚認知社會不公後的理性選擇,「逃避躺平」則源自無力應對快節奏、高壓力生活。

中國式治理如何摧毀年輕人的希望?

  1. 政治高壓,壓制發聲——《國安法》實施後,年輕人連發聲都可能犯法,社會壓抑導致許多人選擇放棄。
  2. 經濟惡化,未來無望——外資撤離、企業倒閉、房價高漲,年輕人即使努力工作,仍無法翻身,轉而選擇「四不主義」(不消費、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
  3. 教育受限,學術自由崩解——中國式管控侵蝕香港教育,年輕人失去國際競爭力,生涯規劃受限。

與中國「擺爛」文化同步,香港前景堪憂

香港的「躺平」現象與中國大陸年輕人的「擺爛」文化相似,皆因體制不公與未來無望。曾經充滿活力的香港,如今正快速向中國的沉悶與停滯靠攏,導致競爭力衰退。

結語:擺脫中國管控,才能終結「躺平」

當「躺平」成為主流,代表社會已對未來失去信心。問題不在於年輕人不努力,而是制度崩壞所致。唯有擺脫中國式治理,恢復公平競爭與國際發展,香港年輕人才可能重新站起來,擁有真正的未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