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們的壓力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讓升等評鑑機制的選擇性能更再加地多元化

還記得,當年,我在讀大學以前,我跟台灣的普遍學生一樣,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都是在台灣度過的,所以,我在上大學以前的人生也都是一直不斷的被很多的考試給浪費去追求各種在生活中很難成為可以去真實應用出來的能力的標準答案,所以,自然而然地,我對於自己人生那探索生命的功課也是在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展開的。

所以,我大學之所以會選擇念觀光系就只是很單純地因為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旅遊,所以,在當時,我在選填未來大學要念的科系時,有觀光系的很多學校我就都有選填,那之後,選填志願的結果出來了,我也就正式的成為了真理大學觀光系的大一新生。

那在上了大學之後,我真實的透過實習與學校的許多必修課程理解了自己的個性其實是真的不太適合在畢業後去從事觀光產業的,但是,當時的我,在面臨要不要轉系的時候?在那個當下,我也還真的不知道我還能針對觀光以外的哪個科系會有興趣想要去念?所以,後來的我,就抱持著確認了自己畢業之後是不會去從事觀光產業的心態依然繼續硬著頭皮去把觀光系給念到了畢業。

所以,當年,我在念大學時,除非真的是我很有興趣的課,不然多半也都是抱持著能夠剛好60分過關就好的心態,所以,也因為這樣,我大學的成績雖然沒有很傑出,但我卻利用了非常多其他的課餘時間做了很多很有趣的事,例如:玩社團、參加系學會與系籃跟到國內外去參與服務學習的活動。

那我覺得自己在大學時代求學時有一個很幸運的地方,就是,當時,在教導我系上課業的其中幾位師長都是對從事教育工作非常有熱忱的,所以,在當年,常常我對自己的生命感到迷惘就會導致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應該要怎麼去做決定時?他們都會很有耐心的輔導我如何能去更多地認識自己以及啟發我在很多事情上的學習動機。

所以,我在讀大學時,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學老師們的日常生活除了教學與做研究,私底下也有花了很多時間在輔導學生。而台灣的學生在大學以前就是因為極端的升學主義掛帥等原因,所以師長們很多也都只會鼓勵學生在大學以前的人生就只需要負責念書與考試就好,其他的事情等你上了大學再說。

所以,這就是為何台灣的學生有很多都是跟我一樣那探索自我生命的功課都是等在上了大學才開始展開?所以,這當然讓台灣的很多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會覺得自己的生命常常都是處在一個迷惘的狀態,所以,這時,對不少的大學老師而言,輔導學生也就變成了他們的責任。

再來,也因為,上大學了,有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鄉到外地去念書,所以那也當然對於不少的學生在新生的階段時會因為在自己念書的城市有人生地不熟等原因而會感到焦慮,跟對於自己的未來想要在這所大學裡去獲得哪些東西也都充滿了那無限的徬徨,而且,這時,從外地來念書的學生,父母親也都不在自己的身邊,所以,這時,針對以上那些學生,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當然就是身旁的老師們要能夠出來做關心、指引的工作。

而在現在這個變化越來越快速的時代中,任何人所面臨的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當然就比以往更會時常感到迷惘與焦慮,所以,在這幾年,教育部也才會開始重視起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所謂的允許學生可以請「心理假」,漸漸地,也變成了一種趨勢,尤其,在大學裡,那可是每個人人生中最自由的四年,所以,也意味著,你能開始對於自己的生活擁有選擇權。

然而,如何選擇?才能讓自己的大學生活過的充實且也滿有收穫,那不只是一門學問,當然也對你往後的人生擁有著那至關重要的影響力,所以,有很多的學生在上了大學之後,不只有來自學業上的壓力,在課餘時間又因為給自已安排了許多的活動,所以,導致有不少的學生會在某個時期內開始出現身心狀況發展不佳的狀態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那這時,身旁師長們的陪伴、傾聽、支持、鼓勵,就成為了學生們那最有力量的依靠與避風港。

所以,我認為,大學老師們的壓力其實是遠超很多人的想像的,畢竟,除了教學與做研究,輔導學生也是他們日常生活那很重要的事情之一,像是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指導研究生去完成論文跟與大學生做畢業專題之外,以及有某部分的大學生也會去向科技部申請,同樣也是寫論文,再來,就是,在上述前幾段中所說到的那是屬於學生們的各種日常生活所需,例如:在當年大學我人生第一次失戀的時候,在私底下就有去找那時在系上擔任系主任的老師請他幫助我能快速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所以,其實,有時候,我認為,大學老師們反而更像是學生們的保母,尤其針對那些父母親都不在身旁從外地來的學生。

而我想大家對大學老師們普遍都非常耳熟能詳的工作,就是,有論文升等的壓力,那我個人認為這其實是一種相對地會讓很多的大學老師們的價值都單一化了,跟在有時間壓力下寫出來的論文也不一定會有很高的品質,畢竟,寫論文就像創作一樣,需要給予足夠長的思考空間跟時間才行,所以,有關論文的升等壓力讓已經有不少的大學老師們都過度地將時間投入在寫論文上,因此,忽略了在教學上要做創新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維持跟學生們有那良好的互動關係,因此,我認為,關於大學老師們的升等評鑑制度可以再去做出修改,讓升等評鑑機制的選擇性能再更加地多元化,而不再是就只有寫論文而已,因為教學與輔導學生也都是大學老師們那很重要的使命跟職責。

不好意思,以上的文章雖然之前就已經有被刊登過,但由於後來我又有針對文章內容有去做出微幅的修改,所以希望此篇文章還能再重新刊登一次,謝謝。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