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大眾對教師職業的誤解,常來自於對寒暑假的偏見。許多人以為教師能在假期中悠閒度過,但事實上,這些假期往往被用來彌補平時無法請病假的時間。同時,即使在寒暑假,許多教師仍需到校處理寒輔和暑輔等事務,無法完全放鬆,若是兼任行政職的教師,就更無寒暑假可言。

 

舉個例子,一位國小老師因感冒發燒,想請一天病假休息,但此時他必須自行調整課程進度,甚至要支付自費代課費用,一天1600元起跳,由於經濟負擔與對學生學習的責任感,這位老師決定帶病上課,最後導致病情加重,仍無法好好休息。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許多教師都因害怕病假影響學生學習進度,選擇硬撐,結果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而目前的薪資問題也是教師面臨的另一個困境。以一位特教老師為例,30多年前的特教加給是1800元,當時的一杯珍珠奶茶約25元、一塊雞排35元,而如今,這些食物的物價早已翻倍甚至更多,但此項加給卻從未調整,目前依然停留在1800元,但文書資料倒是加重不少。而第一線的老師提到,他每個月都需要自掏腰包購買教具和特殊教材,這讓他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但當他看到學生的進步時,內心充滿成就感,但同時,現實生活的壓力也讓他感到困頓;當然也會有其他老師戲稱,所謂的「特教加給」根本就是拿來當醫藥費的費用,因應現在的通膨可能連看醫生都快不夠。

 

再看導師加給,十幾年前的一次調整後,再未因事務繁重或物價上漲而調整。許多教師負擔著繁瑣的導師職責,從課業指導、學生心理輔導到家長溝通,工時長且壓力大。一位中學導師曾分享,某天晚上,她花了好幾個小時安撫一名有情緒問題的學生,擔心學生想不開,直到深夜才休息。然而,這樣的付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她坦言,自己的初衷是熱愛教育,但現實的工資與工作負擔讓她感到力不從心。

 

近年來,教師離職潮屢見不鮮,這與薪酬待遇的停滯不無關聯,許多新進教師,因無法承受高壓的工作環境與不符期望的薪資,選擇離開教職。這樣的現象,不僅導致教育界人才流失,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品質。試想,如果一個班級連續更換多位導師,學生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穩定的學習支持?

 

教育是社會的根本,然而,教師的熱情與投入卻往往被忽視。筆者最後沉重呼籲,政府應正視這些問題,只有面對問題實際按照訴求調整這些加給,才能為教師提供更實質的支持與鼓勵,調整薪資結構,避免更多教師因為無法兼顧生活與工作而離開這個崗位,確保教育的穩定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維護受教基本權利才是國家的責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