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共不斷升級對臺灣的「懲獨」措施,旨在打擊臺灣的獨立傾向並加強對臺灣的政治控制,賴清德的堅定立場和對臺灣主權的捍衛,使北京方面倍感壓力,從而加大了對臺灣的政治、經濟和心理攻勢,繼6月北京公布「反獨」22條後,國台辦近期又設立了專題欄目,進一步展現其對「臺獨」頑固分子的強硬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台辦旗下智庫主辦的2024年兩岸關係研討會,成為中共宣揚民族認同、推動「兩岸融合」政策的最新舞臺,也反映了中共在「軟硬兼施」策略下對臺灣施加的複合壓力。

北京的「懲獨」措施升級

賴清德上任後,中共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懲獨」措施,通過法律、經濟和輿論手段來壓制臺灣的獨立聲音,北京的「反獨」22條文件明確針對臺灣的「臺獨」分子,並對相關行為進行刑事懲罰,這無疑加劇了兩岸關係的緊張,國台辦隨後設立的「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專題欄目,更是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打壓力度,試圖通過恐嚇和法律手段來威脅支持臺灣獨立的個人和團體;這些舉措表明,中共對臺灣的立場越來越強硬,旨在削弱臺灣內部的抗拒情緒,並促使臺灣民眾對統一的「不可避免性」形成心理接受。

兩岸關係研討會的象徵性意義

2024年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主題是「鑄牢民族認同,共促民族復興」,延續了北京近年來的民族主義宣傳路線;這次會議的舉辦,顯示出中共在強硬對臺政策的同時,依然試圖通過文化和民族認同來拉攏臺灣民眾,塑造兩岸一家親的形象,研討會議程包括主題發言和分組討論,重點圍繞如何加強兩岸的民族認同和推動統一進程;然這樣的會議對臺灣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宣傳和心理戰手段,試圖通過不斷灌輸「民族復興」的概念來弱化臺灣的國家意識。

北京對臺統一的多層面手段

中共對臺灣的統一策略涵蓋了多個層面,不僅包括軍事威脅和法律懲罰,還包括經濟滲透和文化交流,北京利用兩岸經濟依賴來加強對臺灣的控制,並通過文化交流和教育來推動「兩岸融合」;在此過程中,中共強調「民族復興」和「民族認同」,試圖在文化上同化臺灣民眾,減少臺灣的獨立意識,然臺灣社會對這些手段保持高度警惕,並在國際上尋求更多支持來抵禦中共的壓力。

臺灣如何抵禦「洗腦」手段

面對中共日益增強的統戰手段,臺灣需要加強國內的民主教育,增強公民對國家主權和民主價值的認同;同時,政府應加強對外宣傳,強調臺灣的國際地位和對民主自由的堅持,臺灣社會應更加團結,抵禦來自中共的文化滲透和洗腦企圖,特別是在面對中共的「軟實力」攻勢時,臺灣需強化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國家認同,防止中共利用民族主義來瓦解臺灣的內部共識。

臺灣的應對策略與國際合作

在應對中共對臺策略上,臺灣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合作,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抵禦來自中國的威脅,借鑒菲律賓和越南的聯合海警演習,臺灣也應考慮與其他國家進行更多的聯合軍事演習和安全合作,增強自身的防衛能力;同時,臺灣應該在國際社會上積極發聲,爭取更多國際支持,以制衡中共對臺灣的壓力,在這樣的國際合作框架下,臺灣可以更有效地抵禦中共的統戰手段,維護自身的主權和國家安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