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有聽到牧師提及未能守護台灣高敏感天賦孩子平安長大,感到遺憾,筆者聽了除了悲傷,也驚覺情況緊急!因這些台灣高敏感天賦孩子,大多是創造各領域藝術的大才,也是台灣各領域的大藝術家,因為沒有高敏感,無法創造藝術,台灣社會大眾也必須認知到孩子有「高敏感」不是缺陷缺點,而是擁有高度同理心、擅長關懷的天賦。

  而「高敏感族」一詞,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者伊蓮艾融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6年所提出。根據艾融博士的描述,高敏感族很容易因為外在環境刺激而出現不適感,而且幾乎所有不舒服的感覺都會被放大。例如,他們待在太多刺激的環境中就想逃離、對於短時間內要應付很多事感到煩躁、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不喜歡犯錯、容易自責等等。

  但這樣的高敏感特質不應被台灣社會部分大眾,合理偏差化被貼標籤為「想太多」、「瞎操心」、「太脆弱了吧」、「沒禮貌」、「太自戀」,因為這些特質這是高敏感的孩子能夠創造獨特性藝術的關鍵。

  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作家張淑媚老師,曾提及其留德經驗,記得其在德國時,有回德國友人邀張一起去游泳,在水裡游了一個多小時後,友人帶著笑回頭對張說,genug,夠了!   問張要不要一起上岸? 回想起這個「夠了」,不是那種壓抑許久怒吼出來的指責、而是即使輕鬆愉悅都會有夠了的時刻,表達出「夠了」,是一種對自己投入其中的肯定、也是劃出適切界線的必要。因身體永遠是誠實的,如果人際互動太多、特別是認識的、不認識的交雜,久了對其會造成過度刺激,張的頭會有些脹痛,發出訊息提醒他,「太多了喔,要先退出休息一下。

  所以高敏感是一種天賦機制,而不能以「想太多」、「瞎操心」、「太脆弱了吧」、「沒禮貌」、「太自戀」做愚蠢式負向標籤。

  而成人自殺防治、學生自殺防治、青少年自殺防治等政策,一直是筆者行動努力守護的社會議題,已推出〈正確教育才能防治青少年自殺,而不是官員離譜歸因〉、〈你/妳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曾為情所困?談透過思考教育防治青少年自殺問題〉、〈沒救到他都是我的錯!從《愛.子》談突破台灣防治自殺政策盲點的倡議〉等議題論述文章。

  故筆者不贅述相關專業論點,但特別為此文提醒台灣社會大眾,有時孩子高敏感天賦不可亂用「想太多」、「瞎操心」、「太脆弱了吧」、「沒禮貌」、「太自戀」,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的情況惡化,導致無法挽回的遺憾痛苦。

  筆者曾在中國偏鄉大學擔任大學老師,也曾教導過高敏感天賦的孩子,孩子陷入無人可理解的苦痛,筆者慢慢和孩子溝通,花了很多時間和心力引導孩子,但後來發現其寫作的天才,耐心輔導其參加當地的文學獎,當他在文學獎比賽接連過關斬將,孩子被看見時也會察覺原來自己的高敏感是一個人生禮物! 

而台灣高敏感天賦孩子容易走錯路尋短,但我們團結合力幫助孩子健康平安成長,跌倒了幫助孩子爬起,要掉落懸崖趕緊拉住孩子,天真不知人心險惡,被詐騙導致社會毒蛇猛獸要來吞滅孩子,為其擋劫救其生命靈命,高敏感天賦孩子當然會記得一切發生了什麼事,成長後會用特殊才能回饋助力台灣社會。面對高敏感天賦孩子,以「一個都不能少」取代「能救一個是一個」,如果是我看見高敏感天賦孩子陷入自盡危機,我不會放手也絕不放棄救這些特別的孩子!

  最後,筆者特別以〈想太多〉歌詞創作,透過一個常用想太多的無知偏見,抹殺高敏感孩子努力行動的成人,來提醒多多感受高敏感天賦孩子的真正感受,重頭到尾是無知成人想太多,而非高敏感天賦孩子。

      〈想太多〉

  你不是高冷無情 只是專門對我壞/

  假裝聽不見我關懷/

  有沒有如果  不會讓妳愉快/

  能不能重來   妳不想再理睬/

  執著的像巨石  不只是表示存在/

  上輩子我們是相知相愛相恨的好朋友/

  現在走過命運好好玩的宿命/

  隱形的線連結於過去現在未來/

  人生多一些辛苦堅持才會有多樣性出來/

  推動了妳築起的心牆/

  用意念種子放在心牆後的土地 看著發芽/

  薛西佛斯和愚公後來會有好結局/

  不同位置但同心幫助弱勢者對抗不公義/

  我不再是以前的我 我還是以前的我/

  你不再是以前的你 你還是以前的你/

  不畏懼壓迫去一起超越強權/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