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貼文評論「新青安政策」,認為「新青安房貸」建基在當前高房價的基礎之上,只會讓買房的人承受更高的房貸,更況五年後寬限期一到,開始要償還本金之際,五年的時間,能否讓新青安族群的薪資成長至有能力負擔,也是個未知數。屆時若無力償還、手中的房又賣不掉,恐怕會重演當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令人憂心。
基此,柯主席話鋒一轉,認為解決居住正義的沉痾,還是得回歸根本,也就是妥適面對低薪、高房價的問題,才能徹底實現安居的想望。
嗯,所以兜兜轉轉的講了那麼多,結果又繞回文章本來想處理的問題,不等於甚麼都沒說麼?又長年待解的低薪、高房價,柯的對策又是甚麼,總也該說清楚吧!總是慣用柯式談話風格起了個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無怪乎網友們總揶揄「聽柯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假若能將自己腦海中、國家願景藍圖的對策一併娓娓道來,才是作為政黨領導者所應秉賦的社會責任吧!
對於此番批判,相信小草們絕對不服氣,總會沾沾自喜的提到「柯市長任內蓋了很多社會住宅」,並會拿出其競選總統的居住正義「三多力」政見,也就是「大力蓋」(社宅)、大力改(稅制)、大力補(租客),為柯進行補述與辯解。倘若這些就是柯對國家居住政策所擘劃的藍圖,那麼,筆者便以此為基礎,淺析柯各該政策的問題癥結。
大力蓋(社宅):
既然柯在市長任內蓋了近萬戶的社會住宅,但台北市在其任內的八年間,房價的漲勢卻不曾間斷,便可以了解到,他所積極推動的社宅計畫,根本無助於平抑房價的飆漲,頂多只是嘉惠了極少數抽中社宅戶的族群,對於居住正義的實現,仍舊是杯水車薪。
政策流於無用的問題癥結,出在「位置」與「價格」的選擇。假若社宅興建的選址,能進駐房價飆漲的熱區,等同與建商和投機客對著幹,對於衝擊當地房價炒作,絕對會有標竿性的顯著效應。畢竟,當所謂相對封閉的豪宅區出現社會住宅,變成普羅大眾也能同享該地域公共資源時,那些喜好獨佔、稀有財的族群,自然也就會知難而退,炒作勢必會暫歇。
至於「價格」,採取按當地房租水平打七折的作法,等同是跟著已被墊高的租屋市場在同流合汙,根本不合理。既然是社會住宅,就該以框定的入住族群薪資水平為基準,以訂出實際住戶「付得起的價格」為目標,得大幅下修租金才有實質意義。
大力改(稅制):
針對平抑房價,政府並不是沒有祭出稅制上的對策,諸如「囤房稅2.0」包括了:非自住房屋從「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提高非自住房屋及建商餘屋稅率、以及降低單一自用與出租房屋稅率等。然則,不論怎麼變,房價仍舊持續飆漲,而專家也不看好類似以稅制來打房的措施,認為這些因政策所墊高的成本,最終恐怕還是會由廣大的租屋族與新購族來承擔,與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回到最初,其實所有打房相關的稅務改革,觀念都是來自於孫中山先生所提過的「漲價歸公」,差異只在於能歸公多少趴數的差異而已。基此,這問題需要的不是學理,而是魄力,端看哪一位領導者有魄力斬斷政正與建商之間的連結,最大幅度的貫徹「漲價歸公」的理想,讓房屋回歸居住的本質,無法成為投資炒作的工具,那才有意義吧!
大力補(租金):
租金補貼的流弊,其實與「新青安房貸」相仿,除了在現階段的高房價水平上推動政策,無異於間接默認了當前失序市場的正當性,也是在既有基礎之上,再行墊高基本消費額度,結果或只會更加推高租屋價格,讓補貼反嘉惠房東,流於形式。
目前中央政府已在執行中的擴大租金補貼方案,不就是最好的寫照麼?房客若要申請,則房東便會以漲房租為由,企圖阻止房客領補貼,以免自己的租金收入曝光,恐衍生稅務上的問題。當然,為解決此流弊,這政策或許可以搭配大赦房東稅務方案,讓房東可以免於被查稅的恐懼,但這公平嗎?大家能服氣麼?
綜合以上的評論,只是想說,政治領導人要針對時政進行任何針砭,自然都可暢所欲言,但或許廣大人民更期待看到的,是批評之後所提出的建設性政策建言。唯有朝野政黨藉由政策論辯來淬發創思想像,才有機會擘劃更美好的願景藍圖。好歹也拿了不少政黨補助款,加上手握著國會的關鍵少數,倘若發言還像我們這種閒來沒事發牢騷的時事評論員一樣粗淺,那豈不是枉費了人民的民脂民膏。
最後,針對居住正義,筆者還是企盼政黨領袖們能回歸到人性的視角。房屋,不只是滿足住的根本需求,它更是個人進一步組織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要素。沒有實實在在的坐擁自有房屋,心中永遠會存有一種漂泊感,後續要走到成家那一步,其實相當艱辛,顯然不會是年輕朋友們想要的。(當然,沒人成家,人口驟減,或也是平抑房價的消極手段,但對國家而言,少子化所引致的國立耗損,茲事體大阿!)
所以說,當前廣設「只租不售」社宅的趨勢,真能解決大眾對於居住的想望?相信這是在一窩蜂以社宅當政績的風光背後、政治領導者們都該嚴肅去省思的課題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