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軍艦」(舷號711)於去年9月28日在高雄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總統蔡英文表示潛艦是堅定守護國家的具體實踐,更是海軍發展不對稱戰力的戰略、戰術重要裝備,也是為國防自主劃下新的里程碑。顯見層峰肯定國防自主的必要性,亦凸顯出潛艦在當前我軍發展不對稱戰力的重要性,然在前段時日,報載指出海軍初估7艘國造量產型潛艦預算竟超2,800億元,平均每艘潛艦成本高達400億元以上,讓國防部嚇了一跳,外界也頗為不解為何量產艦會貴於原型艦。

根據海軍說辭,後續艦規劃以15年為期程,用軍投裝備項目來編列預算,採3+2+2艘三階段潛艦優化方式進行,但後續量產型潛艦戰鬥系統紅區裝備的主合約商,從中科院改為美商,去年底請美國洛克希德與雷神等軍火商,就整合戰系所需金額進行估算並報價,因此才有現在浮出檯面的金額。至此,國造潛艦的價格大致上就知道為何如此貴,那麼,現在的問題是,花大價錢投入的潛艦到底值不值?

首先,從敵情的觀念來看,我國現有茄比級與劍龍級各兩艘常規潛艦,前者是1973年服役的「海獅」和「海豹」,後者分別為1987與1988年服役的「海龍」及「海虎」,雖然上述四艘潛艦在國軍有計畫地維護與延壽下仍堪用,但在軍事科技一日千里的現今,已入暮年的潛艦漸不符戰備所需亦是不爭的事實,故在應對中共軍事恫嚇日趨嚴峻的情勢下,需新一代潛艦以強化現有水下戰力便是當務之急,須知,中共當前的海軍力量(含水下)已躍升世界前茅,面對如此強悍的假想敵,不適當的武裝自己,一旦台海風雲突變,難道要期待不知能否到援的外力,還是敵人善心大發?

其次,我國人應知,長年以來我國防經費均不超過GDP的3%,導致許多應該與時俱進的軍事裝備、教育訓練、軍人待遇,因3%魔咒無法反映實際所需,因而在建軍與備戰規畫上顯得左支右絀,以本次潛艦後續艇只是報價,還沒成案就被質疑到不行的狀況來看,國軍的窘境可見一斑,故吾人以為,新式裝備造價不是不能討論,只是須結合實際狀況,如敵情、國際現實等納入綜合考量,再去評斷裝備符不符所需、價格合不合理,而不是一看到國防部又要花大錢就急著檢討適不適宜,國人也應該要思索,要是戰事一起,全軍皆用舊裝備、皆使舊武器,試問各位放心嗎?當然,筆者不是鼓動武器至上論,但各位可以試想一個場景,當戰場上拿著毛瑟槍的你,對上手持自動步槍的敵人,這仗會打得有多無力。

最後,還是那句話,「打鐵尚須自身硬」,想要保住現有的生活型態與方式,是需要付出點代價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