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昨日被炎上的「以馬內利美語」貼文討論串,同樣身為家長,其實蠻有感觸的。無論您所抱持的評論立場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您以自身的立場,去思考該案例的情境時,事實上就已經忘卻了「因材施教」、「適性學習」的真義。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引領風騷的「虎媽的戰歌」?
類似這種高壓式、高密度的教育方法,時不時的就會躍上熱搜話題,看著當事人子女的不凡成就,說不心動、不想起而效尤,那或也是騙人的。然則,何以這些學習法總像流星一樣、隨著新聞熱度驟減便消逝,原因很簡單,那就只適用於極少數孩子的方法。對他們而言,可能樂在其中,但套用在多數人身上,卻宛若煉獄。

每個孩子都有其特殊性,諸如學習才藝這回事,終究還是得回歸到需求面來進行供給。父母初期或可多方嘗試,廣泛的讓孩子學習不同才藝,但當一段時間下來,開始覺察到其對部分課程根本興趣缺缺,甚或是應付了事,其實真的就可以不再勉強,獨獨為學而學,反倒像是把父母的期許,硬加諸在孩子身上,大可不必。
父母真正該做的,大概就是在孩子主動想學習才藝的時候,讓自己手頭容有餘裕支應學費,那就可以了吧!其他的,就放膽讓孩子自己去闖吧!

對於「以馬內利」的個案,您覺得是孩子自己樂在其中的成分高?還是父母對安排孩子課程、享受其中的榮耀感樂此不疲較貼近真實呢?看著那冗長的得獎事蹟,或許已經有了答案吧!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無論您篤信哪一套教學法,自己覺得好,子女也能適應,那便就好。倒是父母需要放下的,是「比較心」與「得失心」,不要望著其他孩子的非凡成就,來否定自己的小朋友,也別在他們爭取榮耀失利之際,落井下石的澆冷水。唯有如此,孩子不論在何種教育方法下成長,才都都能獲得快樂的成長體驗。

以馬內利,願宛若上帝般的慈愛,真能與我們的孩子同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