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幹,天在看,蒼天有眼」這是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三月份告別國務院時,對中國國務院同仁的話,當時大家的解讀,認為這是他對國務院工作同仁在經濟上的貢獻以及最後的勉勵,但實際上現實的權力運作下,絲毫沒有其伸展拳腳的空間,在習近平逐步將政府權力收攏至中南海的現在,國務院似乎也逐漸成為中南海的附屬機構。

習近平上任總書記以來,除了用「反貪腐」的名義整肅政敵,也透過成立各種以中南海為核心的工作小組,來架空國務院的權力,然而比起政府機構能否順暢運作,習近平更在乎的似乎是權力有沒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深入研究背後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在文革期間的生長經驗塑造出對權力的渴望,其二則是源自於他個人對權力的不安全感。

文革期間的人格形塑影響

如同許多紅二代一樣,習近平的青少年時代,生長於新中國剛建立不久,毛澤東的紅旗還高掛在天安門上時,當時毛澤東為了鞏固共產黨的政權,連續數年間發起了好幾場社會運動,從最早的大躍進開始,到最後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一連串的政治鬥爭運動下來,除了整肅共產黨的政敵外,也清理掉毛澤東在黨內的競爭者,這些被整肅的人員當中,除了林彪、朱德等一票建國元勛外,也包含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

對青少年時期的習近平而言,他人生最重要的經歷無非是中學時因為父親失勢連帶讓全家一起下放勞改,我們在後面許多他個人的訪談中可以發現,他尤其重視那段期間的經驗,甚至還出了一本書叫「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雖然書中美化了許多當事人在文革期間的回憶,但不可否認,習近平正是在勞改期間有些許功績,才有機會在日後工作得到提拔的機會。

可我們無法忽視的事情是,文革對中國最重大的影響,便是社會信任的崩解,這也代表習近平在那七年歲月中,除了少數被他視為戰友的人之外,他並不信任其他人,畢竟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期,誰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背叛,同時我們也從習近平在那七年的經歷可以看出,他個人對於如何讓自己在團體中取得有利位置可說是得心應手。

也就是說,文革對習近平最大的影響,除了不再信任戰友以外的人之外,他的世界觀當中可能也無形間被植入,只有像毛澤東一樣徹底掌握一切權力,才能確保自己日後不會被批鬥打倒的潛意識,畢竟自己父親就因為被康生誣陷而下台,就連一路輔佐毛澤東的周恩來也是在癌症得不到治療的狀況下病死,有這些前例下,不難想像習近平會如何看待黨內的鬥爭。

對權力的不安全感

再來第二點要討論的,是習近平對自身權力的不安全感,根據外界的一部分傳言,習近平之所以能上任,有部份的原因是共青團派和江澤民派鬥爭下妥協的產物,雖然鄧小平創立了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制度,但並不代表各派系不會為了接班人的事情陷入鬥爭,就以和習近平同世代的人選來說,當時與習近平一起進入中共中央委員名單的,含習近平在內就有五人。

換句話說,如果傳言為真,這也代表習近平並非各派系屬意的主要接班人選,當時的傳聞內容,江澤民較屬意的接班人選是色彩非常鮮明的薄熙來,習近平則是因為江澤民和共青團在互相妥協下較能接受的人選,畢竟他的工作表現並不像薄熙來一樣,對權力充滿慾望,但卻又能滿足上級對他的種種需求,就這點來說,他是一個看起來較容易控制,辦事效率上也不會太差的公務員。

也是因為這樣,江澤民便指派曾慶紅大力扶植習近平上位,以對抗胡錦掏所屬的團派把持所有黨政機器;據時事評論家高新的推測,當時江澤民和曾慶紅的盤算是先扶植習近平上台,之後再採取華國鋒模式,罷免甚至逮捕習近平,讓江澤民再次掌控全局[1]

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如江澤民與曾慶紅所想像般順利,因為習近平上台後,他開始頻繁利用「反貪腐」的名義在打擊政敵,這些被打級的政敵當中,包含前正國級的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軍委會副主席徐才厚、軍委會副主席郭伯雄等,省軍級以上幹部被調查的黨員幹部就高達400多位,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趙黎平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賴小民被判處死刑。

屠刀一但舉起,就無法放下,畢竟大家會開始警惕,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對習近平來說,他自然知道這樣的狀況,但為了自保不被清算,他只能繼續對內鬥爭下去;這部分的性格,自然得益於他在文革期間的勞改經驗:如果要不被針對清算,那就只能一路製造敵人,並且打倒敵人。但要打倒敵人,依據習近平在文革時期的鬥爭經驗,必定要匯集群眾力量,才有立場為自己的鬥爭製造正當性。

雖然多數人會有一個疑問,如果只有江派想藉機把習近平拉下台,那對付江派不就行了,為何後面又要針對團派進行鬥爭呢?
除了前面所說,鬥爭一但開始就無法停下的原因,另一個原因無非出自於李克強無論在國務院總理任內的表現,還有李克強本身所擁有的學識涵養,都足以讓習近平感到威脅。

實際上,習近平連中學都沒畢業,就被下放勞改七年,直到文革結束後,才藉由「工農兵學員」的身分,取得清華大學的入學資格。相反地,李克強雖然也有下放勞改,但他擁有完整的高中學歷,且是透過高考路徑進入大學,兩者相較之下就有相當大的的學力落差,但在習近平的世界觀來說,過去在文革期間該被打倒的黑五類,如今居然能與自己平起平坐,這對經歷勞改七年的習近平而言是難以忍受的事。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即使團派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為中國的經濟成長有著卓越的貢獻,但這些貢獻卻成為習近平寢食難安的因素,畢竟相較於李克強,習近平在國政上似乎並沒有特別卓著的表現,除了一開始透過反貪腐而獲得民間的掌聲外,和前面幾任領導人相比,就顯得遜色許多,這也更突顯李克強相較於習近平,似乎更勝任領導人一職。

尤其李克強在政治和經濟的想法上,與習近平是截然不同,李克強是改革開放的堅實擁護者,他除了信奉自由市場經濟外,也主張要讓共產黨政府放權,但在以黨領政的國家中,要求當權者下放權力,這無異於是要準備謀反,加上民間對李克強任內的政績讚譽有加,更增加了習近平的不安全感,為了預防未來由李克強接班或團派指定的人選接任,習近平自然只能繼續鬥爭之路。

習近平在李克強死後可能的動作

關於李克強因心臟病而死,為何許多人都不相信政府說詞?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只要擔任過「黨及國家領導人」的退休幹部,在退休之後,除了有退休金,還會額外發配公務車、專業醫療團隊、國家派駐的貼身保鑣,還有配給的宿舍,基本上,會比照他們在職時期的待遇。

一言以蔽之,如果是單純的心臟病發,在專業醫療團隊的照顧之下,應該很快就能脫離險境,但從今年以來,因為各種因素非自然死亡的中共高官已有六十多位,這些人都有可能被習近平政權懷疑有忠誠度問題,這當中也包含解放軍的高階將領在內,例如火箭軍前副司令吳國華[2]或莫名失蹤的國防部長李尚福。

這時候我們得回頭探討,習近平是如何判斷這些人對自己有所威脅?從一些針對文革時期紅二代的評論中可以發現,這種懷疑不講理由也不問是非,常常只是因為「你不聽話」,就被打成反黨反革命份子,習近平自然有可能把這樣的習性延續到現在,加上現在因為中美之間的摩擦增加,他自然更希望全黨全軍都能上下一心,來共同對抗美國。

只是全中國大概都已經明白,習近平這麼做無非是拿國運在賭,畢竟國與國的戰爭並非兒戲,但現況卻已無人能反抗他,面臨到這狀況的習近平,最後可能只剩下發動「大清洗」這條路持續剷除異己,在偏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 曾庆红助习近平力压李克强(高新) — 普通话主页 (rfa.org)

[2] 中共火箭軍連爆醜聞 傳原副司令訃聞去世21日後才公布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