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許多政論學者所言,【藍白合,開始即結束】,端看各自於會前會後的表態,連【讓給你選都上不了】、【藍白合是國民黨說的】、如此重鹹的話都飆出口了,看來已是覆水難收。倘若藍白確定不合了,接續非綠三陣營如何競合,讓政黨輪替的共同目標得以實現,以下是個人的見解。 

上策:聯合次要敵人,邊緣主要對手 

郭董始終不變【先讓大哥當四年】的宣示,起初或讓侯柯覺得難搞,故希冀藉由藍白合來邊緣郭。無奈,在藍白各有堅持的僵局下,眼看合作亦無法成局,復以郭董經過【我姓郭,沒人賺錢比我多】的諧星化路線失敗後,聲勢急轉直下,讓侯柯彷若又看到了拉攏曙光,直覺有趁虛而入的契機。端看侯友宜競總成立、王金平那番呼籲郭董回娘家的聲聲呼喚,皆讓人不禁聯想,國民黨對郭的歸隊,始終抱持著信心。相仿的,民眾黨亦乎如此,在論及在野合作議題時,柯主動提及要把郭拉進來,也是具體善意的表現。 

換言之,在確定無法強強聯手之後,退而求其次的與次要敵人談合作,成為不得不然的上策。只要任一方能夠順利的拉攏郭董陣營加入,氣勢肯定足以凌駕對方,進而達到邊緣化的功效。當然,這前提得要郭董願意接受總統以外的選擇,只要存在其他的選項,自可水到渠成,而郭將瞬間從微不足道的政治邊緣人,一躍成為左右大選勝負的關鍵元素。 

中策:補己不足,攻其不備

假若郭董重磅回歸的策略無法實現,藍白接續或得思考,自己所欠缺的勝選元素是甚麼?回想藍白合的初衷,不就是藍缺年輕選票、白缺全國性組織動員能量麼?如果各自能夠找到可茲彌補的備案,那麼,合不合似乎也無關緊要了。 

對藍而言,相對上比較吃虧,因為縱觀當今政壇,足以吸納非綠年輕人選票的,除了柯文哲之外,似乎沒有第二個人選,加上不少具備聲量的網紅皆表態力挺柯,更讓侯於藍白合破局後的處境將更顯艱難。眼看著拓展年輕票無望,藍或會轉而力求鞏固既有的藍營票源,畢竟只要泛藍大團結,要力守三成五左右的選票,還是可以期待的。為此,韓國瑜的角色就顯得至關重要,如何營造出侯韓之間【脣齒相依】的緊密關係,會是國民黨接續的課題。 

相仿的,對白而言,經過郭董一番與藍營地方派系的眉來眼去後,國民黨中央對派系的宰制力已然被看破手腳,只要能夠策反箇中重要意見領袖,要擁有組織能力的地方派系倒戈,其實未必不可能。基此,欠缺組織戰能力的柯,只要能夠說動關鍵人物,進一步尋求合作,補上自己最弱的一環,後勢還是大有可為。無奈,這關鍵人物,除了韓國瑜之外,好似也沒有第二個人,儘管柯韓私交甚篤,但如何讓忠黨愛國的韓,有個完美的下台階轉挺柯,或也是相當棘手的課題。 

下策:大局為重,大勢所趨 

如果前述諸項情況,藍白皆未能順利的實現,那麼,就只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等待著投票前夕、端看各方勢頭的強弱,呼籲選民大局為重、主動棄保,藉以讓非綠勢力集中選票,達成政黨輪替的終極目標。當然,這種建基在態勢不明的渾沌情境,最難完美執行,但或也是當前僵局難解的氛圍下,最有可能的結局發展。 

依循2000年陳水扁總統、以及2022年高虹安市長勝出的前例,哪一方能夠邀請足以說服人民投票的社會賢達贊聲,則誰就多一分叫陣棄保的實力。這些社會賢達,可以出現在較前期的【政黨不分區名單】中,亦可仿效阿扁【國政顧問團】的操作,於選戰關鍵時刻推出,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給予對手致命的一擊。 

綜上而論,在確定藍白不合後,郭台銘、韓國瑜二人將成為主導非綠脈動的關鍵人物,宛若三國時代、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又或真要走到棄保的階段,就得看哪個人選背後所站著的顧問團更具說服力。 

由此看來,不論與郭韓兩人的淵源,又或吸引社會賢達的能力,柯文哲似乎都略勝一籌,這或也是身居小黨的柯,在面對藍白合議題時,說話底氣這麼足的理由吧!國民黨假若還看不穿,還在自以為是、認為大哥多給小弟幾塊餅就可打發的心態,未積極的促成藍白合,恐怕只會陷入自掘墳墓的災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