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館長受邀出席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首場募款演唱會「KP Show」,館長向柯文哲表示「這幾年你的委屈,我這兩天懂。」凸顯自己內心的委屈源自於近期在直播中公審716遊行女性參與者,以及以大量不雅且歧視女性的詞語回應雞排妹,所帶來的輿論關注。

知名作家西蒙.波娃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提出,「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也就是說,女人是「他者」(the other),「人」等於男人,男人不以女人本身來定義女人,而是以男人自己為基準來界定「他者」(the other),故女人從不被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

就像柯文哲曾說過「陳以真年輕又漂亮,坐櫃檯差不多啦!」「台灣有些女性同胞沒化妝會直接上街嚇人。」、「陳菊是比較肥的韓國瑜。」又如館長不斷地在直播中所說「賣飛機杯的,還跟人家出來講墮不墮胎?」事後再以「這只是口頭禪」、「我不是要挺柯,這不甘我的事」等說詞為自己開脫。種種言論正如同西蒙.波娃所說,他們完全以一個完全獨立的、不帶性別的男人之角度出發,去定義女性是如何帶著性別的樣態;甚至其言論中的不雅詞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為何要字字句句問候人家的母親?

筆者身為女性,從世代交替中認識過去女性的處境,逐步走向今日進步價值的建構,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慶幸自己現在身處在女性生活更加自適的時代,去思考與反芻,去認識自己、保護自己,並建立起性別互動的橋樑。故筆者認為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政黨,都必須肩負起人民的期待,為性別平等努力,從實務層面來看,應聚焦於「整體」性別的權益,營造更友善的社會互動環境,藉此抬升民眾的性別意識。

但令人遺憾的是,身為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館長與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兩者分別以「公司大主管為女性」、「民眾黨女性戰力較男性強」作為化解厭女爭議的藉口。筆者認為組織成員的選擇是以組織的運作利益最大化為考量,並不是該組織任用許多女性,就能輕易消除外界對其個人帶有「厭女」認知之疑慮。

反之,假若其持續地發表造成社會分裂的言論,並以男性視角去定義女性、去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將使這個社會成為歧視性言論的溫床,並造成一般人在網路上無法理性討論公共事務的文化,這絕非一天兩天就可以解決的事。台灣社會正在重現性別壓迫的陰影,性別的對立與不理解將使得生活的互動產生距離、甚至恐懼。

面對理想與現實相當程度的差距時,未來如何促進社會融合與國家發展,創造更友善的性別環境及理性討論公共事務的空間,勢必需要謹慎檢視與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