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演講,講師問大家:「覺得自己對待子女公平的請舉手。」台下幾乎同時全數舉手。再問:「覺得父母對待兄弟姊妹公平的請舉手。」台下遲疑些許,沒有全部舉手。此過程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判准,因為對象不同,感受當然不同,此種感受是站在「我」為思考中心,當然是一種雙重標準。觀察社會現象,經常感受到雙重標準的存在,有些匪夷所思,也有令人噴飯,該如何辨識,且由紛說。
臺灣的民主之路走得踉踉蹌蹌,政黨之間本就是競爭,選民看誰比較好就投誰,無庸置疑。1987年解嚴實現民主以來,人民可以當家作主,選出自己喜歡的代議士,也包括了總統直選。每隔2年的地方與中央交錯大選,在每次大選後就開始下一次大選的攻防,說來人民很有政治感,其實是選舉孕育出來的。百工百業也因為選舉的洗禮,多受到政治的干擾,「專業多一點、政治少一點」,簡直是奢望!
人民對選舉攻防產生「三觀崩解」的感受,莫過於在「雙重標準」的錯愕。每在選舉的過程中,出現了讓人匪夷所思的雙標事件,著實令選民眼花撩亂,衝擊了既有的價值觀,思來想去,原來都是為了勝選,只要能勝選,原來黑的也可以講成是白的,尤其是義正言辭地指責對方,殊不知被肉搜起底之後,原來自己也曾有過相同的言行,企圖以閃躲、硬拗、裝傻…,都無法抹滅雙標的事實。
「雙重標準」是指對於某種狀態,因時代、環境、行為內容等內外部條件不同,而以兩種不同的標準處理。雙標的故事有:「選擇性執法」、「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你行我不行」…等。政治人物若被發現有雙標的情況時,大都以「時空背景不同」作為搪塞以前的言行,讓選民大嘆「昨是今非」,難道「誠信」是一種奢言嗎?失去誠信的政治人物,還有機會嗎?
雙重標準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或歧視,違反了公正、平等的原則,而有雙標的人通常不會承認這一點,甚至稱自己很公平,如同第一段演講的故事,以自我中心為主,我就是標準、公平。然而社會就沒有一套標準來處理雙標嗎?有的,那就是道德!《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在上位者應以德化民,政治人物動見觀瞻,應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自律。
任何人不管身處何種職位,若能夠「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則」就不會有雙重標準。然而,隨著時代的巨輪往前滾動,確實某些事務標準會隨著時間跟客觀條件而改變,當被外界質疑有雙重標準時,要有勇氣先道歉,誠實地說出改變的理由,讓人服氣,當然也不可以經常為之,否則再多的解釋也挽不回誠信。
誠信是道德的底線千萬別觸,尤其是影響公共事務的政治人物,雙重標準會陷己於不義的局面,失去選民的信賴。鄉親啊…雙重標準,蓋毋湯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