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去年十月中開始,全台灣各地有多起便當店接到詐騙訂餐的電話,嫌犯首先是用Line的假帳號和便當店取得聯繫後,再用附有假印鑑的採購單取得店家信任,最後在確認店家開始製作便當後,便將帳號刪除,讓店家蒙受鉅額損失,這些案例分布於全台灣各地,且共通點都是假裝成軍人或消防人士,這些舉動背後是否有什麼特殊目的?筆者將試著分析各種可能性。
- 破壞商家對軍警和消防的信任感
截至目前為止,對於這些惡意棄單的狀況,多數人都猜測是否有人要刻意操作民間對軍警的負面觀感,畢竟台灣目前正處在一個非常時刻,在烏俄戰爭開打後,台海局勢變不斷升溫,政府如果要提升台灣的戰備能量,與民間的合作就勢在必行,尤其在近一年來,國軍為因應新型態的戰爭開始改變訓練內容,需要踏出既有的訓練基地外,與周邊居民打好關係,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後勤合作就成為勢在必行的選擇。
除了後勤上的合作外,在國土防衛的觀點上,政府單位與民間是否有足夠的信任感也是防衛任務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戰爭中可以看到,烏克蘭能成功抵禦俄羅斯的原因除了雙方訓練程度的差異外,烏克蘭也不吝於借助民間的力量來協助防禦作戰,甚至借助民間的力量來抓出俄羅斯的敵後情報人員,而這次的事件可以推論出,確實有某些勢力正在嘗試破壞政府單位和民間的信任感。
- 另外的可能性
筆者記得在以前有聽過一些故事,在日本發動珍珠港事變之前,就曾利用旅居夏威夷的日僑收集珍珠港週邊的情報,從港口週圍地形,到港內軍艦的部屬狀況及總共有多少人等,這些被利用來收集資料的日僑多數是做軍方周邊生意的小商家,大本營在未特別告知的狀況下,將這些日僑透露出的訊息彙整成預備對珍珠港發動攻擊的情資,而這些日僑也因為美日開戰的緣故,無一倖免的被送進集中營。
相信大家對於軍中的「小蜜蜂」都有一些印象,這些專門做國軍生意的商家對各地部隊的狀況相信比中央高層來的更清楚,筆者懷疑的是,這些惡意棄單的電話可能是為了掌握各地方的軍營與消防單位實際狀況,才會出此下策
,但最終仍得交由檢方調查才能知道真相如何。
- 未來該如何應對
筆者認為要應對這樣的狀況,首先各地方的軍營或公務單位應該要讓附近商家知道營區內部負責採購人員的聯絡方式,讓店家在接獲這些可疑電話時能第一時間向有關單為查證,其次則是檢方應該與Line合作,以杜絕類似的狀況再次發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