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2019年的1月2日發表「習五條」和「一國兩制台灣新方案」後,提出金馬率先「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新四通」政策,到目前為止,上述新四通政策中雖然僅有金廈通水在2018年執行,但金馬地區的行政首長與民意代表均表示希望能加速推動金馬四通的政策,並且希望中央能傾聽地方民意協助執行。

金馬本身的民生需求

金馬長期以來,因處在離台灣較遠的位置,加上土地面積狹小,經濟發展上較為受限,因此在解除戰地政務後,絕大多數的民生與經濟活動都與福建地區互動較多,尤其在小三通開放後,大量的人流物流和金流為金馬地區的民生經濟帶來可觀的成長,也因為金馬距離台灣的位置較為遙遠,無論水、電和天然氣等運補都不方便,因此除了自給自足外,也產生了與福建合作來滿足民生基本需求的聲音。

但除了上述的民生需求外,金馬在小三通開通後,他們的生活圈已經包含了福建廈門等地,加上因為貿易投資等關係,金馬在某一程度上可視為與台灣本島不同的經濟圈,也因為經濟活絡等因素,加上國防部戰略方針改變,過去依靠軍方消費的金馬在地商家只能轉向尋找其他客源,除了台灣本島的觀光客之外,小三通帶來的外來客源也滿足在地商家的需求,而觀光客人數的增長也連帶讓原本只需供應軍方與金馬在地居民的油水電等民生物資陷入僧多粥少的狀況,更強化了在地居民對與福建通水通電的需求。

四通後可能衍生的問題

通水通電與通氣乍聽之下是為了滿足民生需求所提出的政策,但這當中引發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一但兩岸關係陷入緊張,金馬兩地隨時有可能面臨被斷水斷電的危險,我們從烏俄戰爭中可以看到,歐洲各國因天然氣主要從俄羅斯輸入,在烏俄開戰後因支援烏克蘭,讓俄國暫停供應西歐各國天然氣,導致西歐各國在冬天的時候面臨非常嚴重的暖氣供應問題,而克里米亞半島在被俄羅斯占領前同樣也面臨基礎民生資源被俄國把持的問題,加上島上有俄羅斯黑海艦隊基地與各式俄羅斯軍方設施,在2014年以非常快的速度被俄羅斯所佔領。

由此我們能看出,一但金馬的民生資源供應被中國所掌握,未來進一步會成為中國的禁臠,以香港來說,過去在英國治理時期,香港的水電可以自給自足,但回歸中國後,所有的民生資源都被中國所掌握,加上中國透過大量移民來稀釋原有的香港人口,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香港無論在文化上或經濟上都逐漸和中國內地同化,同樣的狀況也有可能發生在金馬上演。

政府對金馬政策的調整問題

金馬因長期處於戰地政務管理下,在情感上長期認為自己是被剝奪的一方,除此之外,因地理位置離中央政府較遠,同時人口數也較少,相較於本島的偏鄉地區,金馬更難獲得中央的關注,這也強化金馬地區認為自己是邊陲地帶的心理,但他們的身分認同與政治認同卻不一定較傾向於中國,可這並不代表能用單純的道德勸說就能滿足金馬地區民眾在民生經濟上的需求,因此中央政府必須正視長期以來漠視離外島民生需求以及他們作為邊界重鎮的問題。在

此筆者認為,要解決金馬地區對基本三通的問題,還是應該從改善民生問題著手,除了要讓金馬地區具備地方創生的能力外,也應該適當調整外島的經濟結構,讓金馬的產業能與台灣本島產生更強的互動性,同時又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在逆轉金馬國家邊陲身分的同時,也避免陷入經濟上過於依賴中國的狀況。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