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大部分人都會有購買汽車的需求,如果可以,誰會不想開著更舒適、性能更好的汽車出門呢?但當我們看到一份2021年的調查中顯示台灣的新車平均價格竟然高居全球第六名,而我們的薪資水平卻與其有著極大的差距,此現象令人不禁感嘆。

        在Instagram一名「carindustryanalysis」的用戶,公布一份各個國家車價及以最低薪資來算花多久時間才能買到新車的調查,這份資料是來自 CountryEconomy.com、ASEAN、Checkingprice綜合而來。其中,台灣的新車平均價格排名第六,以最低薪資所得來計算卻需要工作68個月,為平均新車價格前十名中需要最久時間的;當我們看向平均新車價格第一的挪威,雖然平均新車價格為最高的,但以最低薪資工作卻只需22個月就能購入新車。

        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我們平均薪資太低以至於購車會如此困難,第二是車價定價過高,而我們這篇主要討論車價的問題因此先不考慮第一個原因。

  「車價過高原因」

        台灣的車價會如此高昂無疑是由政府的課稅而來,可是明明每個國家都會課稅,為何台灣的車價會特別貴?這是源自於政府的「保護政策」,政府為了要保護國內的汽車產業讓國產車有競爭力因此向進口汽車課高關稅,至於有多高呢?光是一台限制在2000cc以下的進口車就要課17.5%的關稅、25%的貨物稅以及5%營業稅,況且這三種稅為累乘,因此光是一台2000cc以下的進口車就要被課54.2%的稅,超過2000cc的進口車更是高達60.4%,而若為價值超過三百萬的豪華車系,又要另外課一項10%的奢侈稅,倘若又加上車商的利潤,導致進口豪華車的價格為原價的一倍也是不無可能。

  「保護政策的結果」

        理想中保護政策應該為政府限制進口車,國內汽車工業壯大,進而能出口至其他國家並為政府帶來回報。然而,台灣的車廠卻未能達到理想中的目標,並且可以說是沒有重大明顯的進步、提升,以至於有部分民眾認為,與其犧牲國民來造就這些國內車廠,倒不如取消高關稅讓各廠自由競爭。

  「保護政策錯了嗎?」

        筆者認為保護政策是好的,並且是一項對發展國內汽車工業的國家有益的政策,但在台灣卻始終無法成功。其中,台灣以無法自主發展關鍵技術是主因,因而淪為代工組裝的角色。可當我們看向同樣前期依賴保護政策的現代汽車,從以前的國內自產自銷,到後來的大刀闊斧網羅歐美人才、知名車廠設計師、性能部門工程師,到現在已儼然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商。反觀國內車廠,會讓人感覺怎麼好像一直在原地踏步?

  「保護or開放?」

        可曾想過國內車廠現在的情況是源於我們保護的太好,導致其不思進取而成為了現在的這種局面?筆者的觀點認為,既然都已經實施這麼長一段時間的保護政策,成果也不如理想中的預期,那我們是時候該止損並且放手一搏取消高關稅,使國內車廠與進口車在這自由市場中競爭,或許在開放的多年後,我們的國內車廠將逐漸被世界所認識。
(本文參考志祺七七於2021年9月所發行的影片—在國外買台灣國產車,竟然還比較便宜?台灣車價到底在貴什麼啦!《 台灣荒誕現象大集合 》EP022)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