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是上一代不想當兵的人,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現今或許已經較少流傳,但年輕世代如何看待「服兵役」呢?隨著烏俄戰爭情勢,國內出現是否延長義務役役期的討論。有人認為:「當兵是浪費時間,不如讀書工作。」有人大聲疾呼:「男生應該保家衛國,不該抱怨。」其實說的都有幾分道理。
為何排斥兵役?
「服兵役」在青年的人生規劃中,確實是扮演著一種「打擾」身分,不論是求職上的不利益,或是職涯上的中斷,都令社會新鮮人手足無措。在我身邊對「服兵役」抱持負面看法的人,不外乎也是擔心剛建立的事業被中斷,因而有反覆申請延畢、休學、報考研究所,或為了讓體檢不過而「控制飲食」等作法。而對於家境清貧,又有學貸壓力的畢業生來說,畢業投入工作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兵役對於大學生從學校銜接到職場,確實是件麻煩的事,因此,青年排斥兵役似乎就不足為奇了。
也曾聽過一些不同論調,認為「應不分男女服義務役」才能讓兵役更平權,也有人提出「男子一年役,女子四月役」的看法,這都可以再討論。至於網路上的伯伯阿姨所說:「好男兒志在沙場」、「當兵才是男人」、「草莓兵」這種既帶刻板印象,又「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言論我個人則十分不以為然。
對當兵有所恐懼
「服兵役」對於青年畢業後,銜接就業麻煩、也存在著平權質疑,除此之外軍中因為高壓環境,長官為了管教兵士,喜歡小事化大,找機會電新兵,凡事都要咆哮嘶吼,藉此樹立威嚴。服兵役於我們這代,最大的反彈無非是「不願服從權威」、「無意義勞動」、「擔心權益不被保障」三點。事實上我雖不曾服役過,但許多青年跟我抱持同樣的憂慮看待之。
其一,「不願服從權威」
「這裡是軍隊,是服從命令的地方,不是讓你有自由意識的地方!」這是軍隊中常見說法。教育家時常把「獨立思考」、「質疑真相」掛在嘴邊,而當我們這代年輕人,還在試圖理解這些話的意思時,卻得先去一個沒有思考空間的環境服役,這可怕嗎?這糟透了!自由、思考都是人類重要的價值,當兵卻迫使我們放空腦袋,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對於已經習慣批判性思考的現代大學生,如何適應「親愛精誠」?
其二,「無意義勞動」
「營區很大」是我對成功嶺的第一印象,管理營區免不了掃地、拔草,這是國軍為人詬病的形象。究竟在軍中還能學到什麼事?是許多人的質疑,若兵役延長,是否就能多學到一些實用技能?還是多拔幾個月的草?不曉得。
其三,「擔心權益不被保障」
網路上鄉民分享的當兵經驗,往往會見到有人說「遇到不當管教,打1985專線沒人會幫你,反而被挾怨報復」、「向長官反映只會被『摸頭』」、也有人擔心被霸凌、害怕成為第二個洪仲丘。
當然上述這些事情,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年輕人都無從驗證,但也正是這個「無從驗證」,兵役才令人卻步。
我們距離營中世界還太遙遠,但種種風聲常是先傳到耳邊。這也難怪有人拼命扳成扁平足,體檢前揉眼睛、點藥水,無非就是出於軍中生活的不信任。
延長兵役前,可以這麼做
戰爭的型態在改變,不再只是「槍林彈雨」,多了認知戰的「流言蜚語」。如果國軍的操練,能從操場拔草、立正敬禮,轉移到電腦教室,學習應對資訊戰、認知戰的能力,讓這些實用的技能,不只留軍營中,也能帶到民間。改善軍中環境,減少僵化陋習,也有助於青年對國軍形象改觀。如果在軍營能夠養成第二、第三專長,或許才是擴大國防戰力,青年樂見、順應時代更好的作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