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的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近日癌逝,為傳奇的一生畫下休止符。林崑海的崛起,見證台灣民主政治演進的歷程,堪稱是台灣版政、商、媒一體的縮影。 人稱「海董」的林崑海早年曾經是計程車司機,憑藉著敏銳的商業頭腦,從當年的三立錄影帶成功打造三立電視台,事業版圖橫跨政、商、媒。

1993年,三立影視成立三立頻道,逐漸擴大為三立電視,並以「鳥來伯與十三姨」、「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等系列本土劇備受觀眾喜愛,也打造眾多綜藝節目,讓三立電視一度成為最賺錢的電視台。 林崑海生前擔任民進黨派系湧言會領導人,扶植多位綠營政治中生代嶄露頭角,包括趙天麟、王定宇和他的房東顏若芳、何博文、林楚茵等人,2021年8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專程搭乘總統專機,親赴高雄探望臥病中的林崑海,憑藉商界及傳媒優勢主導台灣政局,林崑海影響力可見一斑。

一位民間的媒體大亨,政媒影響力舉足輕重,動見觀瞻。回顧台灣早期戒嚴時代,國民黨「無孔不入」,政黨觸角深入媒體、校園、軍隊、單位組織吸收黨員,發展黨務,拓展組織。 1987年7月16日台灣解嚴,政黨全面退出軍隊和校園,校園「知青黨部」偃旗息鼓,軍隊「培根計劃」束之高閣,各級黨部宣告走入歷史。 國民黨退出媒體、校園之後,民進黨卻取而代之,從近日辭世的三立電視台董座林崑海、民視的蔡同榮到自由時報的林榮三,儼然扮演民進黨「中央廣播」傳聲筒的忠貞鐵衛部隊。還有「太陽花」的所謂「覺醒青年」、網軍1450,無疑是「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這的確是國民黨始料所未及,而且忘塵莫及的!

時至今日,高中職以上大學院校,擁護國民黨的年輕學子,往往被扣上封建守舊的大帽子,被張貼上反動勢力的標籤,被對手陣營歸類爲保守落後的舊勢力,被聲討應該掃入歷史的灰燼。 國民黨的青年軍,在校園總是隱性的少數,動輒得咎,噤若寒蟬,彷彿做錯事的孩子,畏首畏尾,見不得人,曝不了光,只能在檯面下默默進行串聯。 在社會各界高喊政黨退出媒體、校園和軍隊的同時,民進黨的黑手早已暗中伸進校園,吸收黨員,拓展黨務,發展組織,支持民進黨的校園年輕族羣,被形塑成新潮、先進的新生代,代表前衛、改革力量的新希望,永遠站在時代的尖端,支持者不僅義正詞嚴,公然挺身而出,日常生活當中,甚至在檯面上大喇喇地成羣結隊,糾團上網,指鹿爲馬,集體網路霸凌,這是時下台灣社會,對於青年族羣政黨傾向的普遍認知和既定印象。

從2014年318太陽花,到隔年高中生反課綱學潮兩波學生運動檢視,不難看出民進黨和參與抗爭的青年學子們魚水幫襯,關係微妙,不言可喻,具有相當程度的臍帶關係。 傳媒大亨之死,牽動無垠思緒,之於台灣政治大環境和媒體生態而言,代表著一個階段的結束,卻又開啟了另一個嶄新的階段的重生,時代的巨輪是向前推動邁進,還是往後倒退?端視台灣人民的主導與抉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