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提出了要推動國民的雙語教育,期望國民能講一口好華語跟英語。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作法,一來台灣沒有被英語系國家統治過,英語能力不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再者台灣本身即有的兩大母語-台語與客語,卻面臨更嚴峻的流失問題。在現有的社會,縱使還有很多人會講台語跟客語,大部分的人卻不會拿出來講,更不用講家庭內的序大(台語的長輩) 不會跟下一代講母語,導致年輕一輩的人台語能力持續下滑,客語更進一步面臨消失的風險,更不用講原住民16族的語言。

    綜觀各國,無不是以自己的母語為驕傲,歐洲各國更是如此,全歐洲僅有英國完全通行英語,法國人甚至以不屑講英語為自己的驕傲。隔壁的香港即使面臨中國的壓力,仍然以廣東話為自己的招牌。而這些本土文化強盛的國家,其文化輸出能力也是驚人,國人以自己的文化為傲。再來看已經推行雙語政策已久的新加坡,從上世紀就已經在推動以華語跟英語為主流的政策,推行至今有的新加坡華人連華語都不會說,更不用講新加坡華人最一開始的母語福建話,早已幾乎消失不見,如此的政策放到台灣,難道要讓台灣步入新加坡的後塵嗎?

    自清朝以來台灣就有多種語言通行,日治時期甚至出現以台語羅馬字的文章,足見台灣自身的本土語言一點也不輸現在的華語。然而戰後受到中華民國推行“國語政策”的影響,不論是學校抑或是影視都講華語,導致台語客語以及原住民語都受到打壓。即使現在解嚴,影視戲劇歌曲卻仍以華語為主流,台語客語只能做陪襯,整體的環境對本土語言並不完善。學校的語言教育仍然以華語為唯一語言,本土語言幾乎仍沒有發揚光大的機會,導致本土語言大量流失。台灣自身的本土文化如果流失,我們要怎麼走向世界?我們要怎麼認同自己的土地?我們要怎麼以自己的國家為驕傲?

    因此就如同標題打的,你的雙語不是你的雙語,真正的雙語政策應以台語客語作為主軸,同時提供一定時樹的原住民語。政府要思考如何完善從幼稚園到高中義務教育時期本土語言的教育,長期來看應該要以本土語言為主流而不是繼續以華語為主軸,影視歌曲等等方面也應鼓勵本土語言創作。從各個方面努力去營造本土語言的環境,而不是只是靠民間團體。找回台灣人失落已久的文化認同與土地驕傲感,本土語言一點也不能少。唯有認同自身,唯有找回土地的記憶,台灣才能真正地走向國際,走向世界。請政府收回要推行的雙語政策,回歸推動本土語言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