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名導肯洛區,繼2006年以《吹動大麥的風》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影片後,去年再獲此一殊榮,即是描寫官僚制度好聽但不能救急的荒謬與痛苦,新片《我是布萊克》。

男主角布萊克孤單又老,被醫生診斷有心臟問題,應避免工作,雖然他有一手木匠手藝,也只好跟政府申請補助。但電腦申請可真為難這拒絕電腦的人,等候與條件要 求更是折磨。這使我想起在台灣對貧窮補助的認定,也是很囉唆,比如某某人有一塊不大的農地,還是持份的,一旦陷入貧困無援,這一塊持份農地既難處理,很可 能就是不符貧窮補助認定。

貧窮穿透尊嚴 直至傷到內心深部 

如果看到有人窮到燒炭自殺的新聞,很可能尚有地或有直系旁系血親等等狀況,使其條件不符,或縱有申請到一個月數千仍不符病痛支出的死不死活不活情況,總之貧窮的遭遇困境普世皆然。

貧窮穿透膚色種族、人的基本尊嚴,一直傷到內心深部。貧窮的語言都是一樣的。

男主角巧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單親媽媽凱蒂,凱蒂因為帶兩個孩子,剛到該地不久,面談誤了些時間就被延後,布萊克仗義執言因而認識。布萊克不會用電腦,有公務 員就過來幫忙,但被她上級講話,影片放入這種情節,對我們有些不可思議,但可提醒大家,官僚機器之餘,總要有人味,否則公僕也給人私僕之感:只顧自己薪水 與上班,制度僵泥不進。

男主角Dave Johns支撐全片,但女主角Hayley Squires也年輕不俗,演出單親媽媽的酸辛,常常忍飢,做紙條寫要當清潔工丟到戶戶人家也沒效果,在超市偷點東西被抓到,還好遇到好心放走,在食物銀 行餓到不顧顏面,當場打開吃的窘境。貧窮的語言就是這樣,透過這些畫面呈現出來。

凱蒂不得不以去賣身養活孩子,布萊克不忍,去看她,凱蒂大為驚愧無奈,布萊克悲傷地擁抱凱蒂,兩人倍為心傷,顯出貧窮無國界無心界,就是絕境。

這是導演對社會,以攝影機寫的一卷判決書,他的鏡頭素樸直接,一頁一頁判決書翻過去似的,判決語就在畫面裡。編劇為了寫實還特別做過社會福利研究與訪問。

文明社會 就是使窮人可以好好呼吸不餓肚子

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貧富差距,跟獨裁國家貧富差距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們有言論自由可以打臉政府,要求改進。這部片子叫「我是布萊克」,其實等同「我是窮 人」。我也是人,我沒遭遇到這困難時,我也交稅守法,為什麼當我有困難時,政府的機制正好磨掉我的尊嚴呢?片尾葬禮念出布萊克的心聲,句句鏗鏘。

這部電影台灣政府的公務員都該去看。政府不是要推長照嗎?像布萊克這樣的老人,在台灣,正是長照要照顧的對象啊。他的死在政府官僚辦公室裡很可能是一個數字 消失了,但對辦公室外活生生的人們,這是個熱過溫暖過的生命,不應該給號稱民主為民服務的政府耗掉;他長期守法交過的稅金竟然換不來及時的服務,《我是布萊克》點燃這個長久深刻政策好聽、制度卻冰冷排斥的問題。

《我是布萊克》的現象讓人痛心,使窮人也可以好好呼吸不餓肚子的社會才是真正有基礎的社會,而不是富者自富、窮者自滅的悲劇一再戳破演出,讓文明蒙羞也形成動盪的根源。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