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一年苦功,每天辛苦早起參加日語清晨班的結果,終於在日語的學習上有了明顯的突破;最大的收獲是,比較敢開口講日本話了。

「青瞑牛不怕槍」(台灣俚語,意謂初生之犢不怕虎),接著碰到機會就開始勇於講日語,且自認為講得不錯,直到被陸續指出一些錯誤,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自以為是,而自己的日語程度根本不是突破,是很破,怪不得會出那麼大的糗⋯⋯

(一)告別式與組織
在公司的年度經營研討會上,正針對組織的興革進行深入的討論,會中請與會者儘量能用日語發言,以利日本顧問的理解。身為主管之一的我,抱著輸人不輸陣的心理,也是勇敢講著我的破日語;想不到出師不利,一開口就獲得滿堂「紅」,此紅不是紅遍半邊天,是不好意思的臉紅全場。幸好只有懂日語的才知道笑點所在,但實在是很糗⋯⋯

問題就出在「組織」的日語發音上。為了組織發展,我也發表對組織調整與革新的一些想法,未料竟引來營業處長嘲笑:「你是在講啥」?丈二摸不著金鋼的同時,處長大人要我再講一次「組織」的日語,我立刻回答「そうしき」(sou shiki),想不到更遭哄堂大笑。處長笑說:肖年的(年輕人的台語),組織要被你玩死了,你講的是告別式不是組織,兩者的差別在於長短音,組織讀短音「そしき」(so shiki),告別式讀長音「そうしき」(sou shiki,漢字寫成葬式)。

真的漏氣了!中文或台語並沒有以長短音來區別不同的單字,但在日語當中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類似的單字隨手可見,如高野與小屋(こうや與こや、kou ya與ko ya)、喪失與素質(そうしつ與そしつ、sou shitsu與so shitsu)、風力與浮力(ふうりょく與ふりょく、fuu ryoku與fu ryoku)、良好與旅行(りょうこう與りょこう、ryou kou與ryo kou)⋯⋯,兩者發音長短不一,天差地別,不可混淆。

接下來發生的笑話可說是重踏覆轍,令人啼笑皆非,而且錯得離譜、誇張到不行。

(二)顧問與肛門
生平第一次使用日語擔任某次研討會的司儀,我想盡力扮演好角色,就努力的準備,想說臨陣磨槍不亮也光,舉凡每位來賓姓名的正確日文發音、開場白、結束語,還有相關的問候語⋯⋯等,都認真的練習著。會議終於在主持人的宣布閉會聲中順利結束了,而我也如釋重負,想說過關了,但是⋯⋯

「你說錯話了!」,「那有可能?」,不然你再講一次「顧問」,「好啊!こうもん(kou mon)」,哈哈!你剛才介紹某顧問時,把「顧問」講成「肛門」了。啊!我當下錯愕萬分,面對身為日語系名教授好友的指正,我真的啞口無言了。

迅速翻閱字典確認,真的錯得離譜。原來我把發短音的顧問(ko mon)唸成長音的肛門(kou mon)了,唯一可硬拗的是,雖然說錯了,但講的是校門不是肛門(兩者日文發音同為kou mon)。稍稍慶幸的是,當天出席的顧問並不懂日語。好險!但當下真的好糗!

如果顧問像我如此「亂煮一鍋粥」(台語隨便講講),長短音都分不清楚,大概要被組織發配邊疆,顧問變成「顧門口」了!

(三)王八蛋
當時能夠每天(週一至週五)晨起補習日語長達一年之久,除了自己的毅力之外,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授課老師山田先生教得好,且課堂用書也選得好。教材內容貼近日本人的生活、社會現況和行為特質,再加上作者文筆流暢且淺顯易讀,使得學習日語變得非常有趣。

山田老師在授課開始,常抽點多位同學發表「前一天的我」(我的一天,有一點像用日文寫日記),促使大家事先預習功課,並培養日語說寫能力。接下來的上課當中,山田老師亦諸多提問與對話,上課討論氣氛熱烈,師生打成一片。

山田老師博學多聞、教學認真還具幽默感,是一位學養兼具的好老師。有次,這樣的老師居然在課堂上講了難聽的話,駡全體學生「王八蛋」,讓大家非常錯愕。同學們彼此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覺得莫名其妙,想說老師是不是吃錯藥了?

直到下課,我終於忍不住的走向前去請教老師,為何剛才會駡我們「王八蛋」?老師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沒有啊」!「有啊!您說one pa dan(日本人說中文的發音比較平,沒有四聲)」。這時候也懂中文的山田老師笑了起來說:我沒有駡人,我說的不是王八蛋,是英文的「one pattern」,日文讀「ワン パターン」(日本外來語用片假名,わんぱたーん、wan pa tan)。

哈哈!圍著老師的學生們才恍然大悟,哄堂大笑,「なるほど」(naru hodo、原來如此)。想說好脾氣的老師怎麼會突然駡人,最終是我們的日文程度太差,又鬧笑話了!

從此,日語「王八蛋」就常被同學拿來互相調侃,你這個「one pattern」(日語發音),意謂對方固執不通、一成不變。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學習經驗,令人懷念!

山田老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Arigatou gozai mashita、謝謝)。

註:特別感謝讀者的指正,得以即時更正誤植部分,並請各方日語賢達能繼續不吝賜教。多謝!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